时间: 2025-05-07 22:06:28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7 22:06:28
送吴松溪过淮
作者:陈允平 〔宋代〕
铁砚毛锥未策功,
又携琴剑过临邛。
荆山有玉鸣朝凤,
沧海无珠走夜龙。
浦口月来僧馆榻,
渡头霜落客船钟。
自君别后知音少,
空忆雁山溪上松。
这首诗描写了诗人送别友人吴松溪的情景。朋友手中仍未完成的事业,就像未用铁砚和毛锥磨砺的功夫;他又携带琴剑走过临邛。荆山上有美玉发出声响,仿佛在鸣唱朝凤,而沧海中没有珍珠,夜间的龙在奔走。浦口的月光照进了僧人的房间,渡口的霜降落在客船的钟声中。自从你我分别后,知音愈发稀少,空留我在雁山溪边怀念那松树的影子。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作者介绍:
陈允平,宋代诗人,以其清新典雅的诗风而著称。他的作品常常表现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友人的深情。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在诗人与朋友吴松溪分别之际写的。吴松溪是诗人的好友,二人之间有着深厚的情谊,诗中表现了对友人的不舍与怀念,反映了当时文人之间的交往情感。
这首诗以送别为主题,展现了诗人与友人之间的深厚情谊和分别时的惆怅。开头两句,诗人通过“铁砚毛锥未策功”来表达对朋友尚未完成事业的关心,而“又携琴剑过临邛”则暗示了友人即将踏上新征程,虽然未完成的事业让人惋惜,但友人的追寻与理想仍在继续。
接下来的意象如“荆山有玉鸣朝凤”与“沧海无珠走夜龙”,通过对比展现了美好和失落。荆山的美玉象征着难得的知音,而沧海中的珍珠则暗示了世事的无常与珍贵事物的稀缺。
后四句则带有浓厚的个人情感,诗人通过“自君别后知音少”表达了对友人离去后的孤独与惆怅,最后一句“空忆雁山溪上松”更是将思念之情深化,松树象征着坚韧与长久的友谊,恰如诗人对友人的永恒怀念。
整首诗情感真挚,意象丰富,展现了宋代诗歌的独特风格,兼具抒情与哲思,使读者在欣赏诗歌的同时,也感受到深深的情感共鸣。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反映了离别的惆怅与对知音的珍惜,表现出诗人对友人的深情怀念,揭示了人际关系的珍贵与脆弱。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铁砚”象征着什么?
A. 友谊
B. 学问与努力
C. 财富
“荆山有玉鸣朝凤”中的“玉”象征着什么?
A. 珍贵的友谊
B. 美好的事物
C. 降临的福音
诗人对友人的感情是什么?
A. 忘记
B. 怀念与惆怅
C. 敌意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以上内容希望能帮助你更深入地理解《送吴松溪过淮》这首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