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好书
送吴松溪过淮

《送吴松溪过淮》

时间: 2025-05-07 22:06:28

诗句

铁砚毛锥未策功,又携琴剑过临邛。

荆山有玉鸣朝凤,沧海无珠走夜龙。

浦口月来僧馆榻,渡头霜落客船钟。

自君别后知音少,空忆雁山溪上松。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7 22:06:28

原文展示:

送吴松溪过淮
作者:陈允平 〔宋代〕

铁砚毛锥未策功,
又携琴剑过临邛。
荆山有玉鸣朝凤,
沧海无珠走夜龙。
浦口月来僧馆榻,
渡头霜落客船钟。
自君别后知音少,
空忆雁山溪上松。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写了诗人送别友人吴松溪的情景。朋友手中仍未完成的事业,就像未用铁砚和毛锥磨砺的功夫;他又携带琴剑走过临邛。荆山上有美玉发出声响,仿佛在鸣唱朝凤,而沧海中没有珍珠,夜间的龙在奔走。浦口的月光照进了僧人的房间,渡口的霜降落在客船的钟声中。自从你我分别后,知音愈发稀少,空留我在雁山溪边怀念那松树的影子。


注释:

字词注释:

  • 铁砚:一种用铁制成的砚台,象征着学问和功业。
  • 毛锥:一种工具,用于刺绣或笔法,象征着艺术和才华。
  • 临邛:地名,指的是一个风景优美的地方。
  • 荆山:传说中的山,象征着美好和清雅。
  • :指珍珠,象征着美好而稀有的事物。
  • 知音:有深厚理解和共鸣的朋友。
  • 雁山溪:指诗人对故友的怀念之地,象征着深厚的情谊。

典故解析:

  • 朝凤:常与美好事物相关联,象征着高洁的品德。
  • 夜龙:象征着神秘与不可捉摸,代表着世事的变化和无常。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陈允平,宋代诗人,以其清新典雅的诗风而著称。他的作品常常表现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友人的深情。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在诗人与朋友吴松溪分别之际写的。吴松溪是诗人的好友,二人之间有着深厚的情谊,诗中表现了对友人的不舍与怀念,反映了当时文人之间的交往情感。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送别为主题,展现了诗人与友人之间的深厚情谊和分别时的惆怅。开头两句,诗人通过“铁砚毛锥未策功”来表达对朋友尚未完成事业的关心,而“又携琴剑过临邛”则暗示了友人即将踏上新征程,虽然未完成的事业让人惋惜,但友人的追寻与理想仍在继续。

接下来的意象如“荆山有玉鸣朝凤”与“沧海无珠走夜龙”,通过对比展现了美好和失落。荆山的美玉象征着难得的知音,而沧海中的珍珠则暗示了世事的无常与珍贵事物的稀缺。

后四句则带有浓厚的个人情感,诗人通过“自君别后知音少”表达了对友人离去后的孤独与惆怅,最后一句“空忆雁山溪上松”更是将思念之情深化,松树象征着坚韧与长久的友谊,恰如诗人对友人的永恒怀念。

整首诗情感真挚,意象丰富,展现了宋代诗歌的独特风格,兼具抒情与哲思,使读者在欣赏诗歌的同时,也感受到深深的情感共鸣。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铁砚毛锥未策功:表达对朋友事业未完成的惋惜。
  2. 又携琴剑过临邛:友人即将踏上新的旅程,象征着追求和理想。
  3. 荆山有玉鸣朝凤:美好的事物仍在,象征着友情的美好与珍贵。
  4. 沧海无珠走夜龙:表现世事的无常与珍贵事物的稀缺。
  5. 浦口月来僧馆榻:描绘送别的场景,月光照耀,带有一丝安宁。
  6. 渡头霜落客船钟:描绘了秋霜和船只的孤寂,渲染了离别的氛围。
  7. 自君别后知音少:表达了友人分离后的孤独感。
  8. 空忆雁山溪上松:通过松树来象征友情的坚韧与怀念。

修辞手法:

  • 对仗:如“铁砚毛锥”和“琴剑过临邛”,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比喻:将友谊比作美玉与珍珠,深刻表达了情感。
  • 意象:如“月”、“霜”、“松”等,营造出清幽的意境。

主题思想:
整首诗反映了离别的惆怅与对知音的珍惜,表现出诗人对友人的深情怀念,揭示了人际关系的珍贵与脆弱。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铁砚:象征学问与努力。
  • 琴剑:象征艺术与武力的结合,代表诗人的理想。
  • 荆山:代表美好与清雅的意境。
  • 沧海:象征广阔与深邃,暗示人生的无常。
  • 月、霜:营造出一种孤独与清冷的氛围。
  • :象征坚韧的友情与长久的怀念。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铁砚”象征着什么?
    A. 友谊
    B. 学问与努力
    C. 财富

  2. “荆山有玉鸣朝凤”中的“玉”象征着什么?
    A. 珍贵的友谊
    B. 美好的事物
    C. 降临的福音

  3. 诗人对友人的感情是什么?
    A. 忘记
    B. 怀念与惆怅
    C. 敌意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王勃
  • 《送别》李叔同

诗词对比:

  •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同样表达了对友人的送别,但更侧重于对未来的期望与壮志。
  • 《送别》:聚焦在离别的悲伤,情感更为直接与浓烈。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歌鉴赏》
  • 《唐宋诗词选》

以上内容希望能帮助你更深入地理解《送吴松溪过淮》这首诗。

相关搜索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金缕曲 留别祖国,并呈同学诸子 金缕曲/贺新郎·白湖吟榭第一集赋湖堤新栽春柳 金缕曲 旧院 金缕曲·独坐无聊,忽见蜘蛛一丝微吐,满屋旋转,戏作 金缕曲 年题豫园玉华堂前小照 金缕曲 哭弟履坦字道平,卒年二十 金缕曲 晚浴 三十三叠前韵 金缕曲 辛未冬暮龙潭湖吊袁崇焕,和孔凡翁 金缕曲 其二 读石湖居士诗,三叠罅韵 金缕曲 五日 二十六叠前韵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骚人词客 黍字旁的字 似开头的成语 君子之泽,五世而斩 白字旁的字 马字旁的字 齲字旁的字 槁木死灰 融尊 弊帚自珍 愣眼巴睁 正案 朱衣点头 度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百治百效 天宽地窄 龠字旁的字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