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好书
淮人多食蛙者作诗示意

《淮人多食蛙者作诗示意》

时间: 2025-04-26 10:52:28

诗句

淮人为水族,疱脍亦已巧。

田间有鸣鸡,性命得自保。

吴人口垂涎,捕取穷浩渺。

於吴产或多,於淮求则少。

要之业境会,食债良自绕。

予也家淮南,游吴尝草草。

平生下箸处,但觉皆羊枣。

不论赤鯶公,亦及长须老。

何况鼓吹部,可作钟鼎宝。

世间多空中,所见徒有表。

至美不外示,鱼鳖岂皆好。

君看十月鹑,羽翼甚轻矫。

变化须臾间,不念旧池沼。

食鹑乃无言,食蛙或颦愀。

鹑蛙等无二,妄想自颠倒。

舌根无尽期,所得在一饱。

哀哉南路徐,食方说燖焰。

但俱供芋羹,不必著锦袄。

较之食疮痂,岂但能稍稍。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10:52:28

原文展示

淮人为水族,疱脍亦已巧。
田间有鸣鸡,性命得自保。
吴人口垂涎,捕取穷浩渺。
於吴产或多,於淮求则少。
要之业境会,食债良自绕。
予也家淮南,游吴尝草草。
平生下箸处,但觉皆羊枣。
不论赤鯶公,亦及长须老。
何况鼓吹部,可作钟鼎宝。
世间多空中,所见徒有表。
至美不外示,鱼鳖岂皆好。
君看十月鹑,羽翼甚轻矫。
变化须臾间,不念旧池沼。
食鹑乃无言,食蛙或颦愀。
鹑蛙等无二,妄想自颠倒。
舌根无尽期,所得在一饱。
哀哉南路徐,食方说燖焰。
但俱供芋羹,不必著锦袄。
较之食疮痂,岂但能稍稍。

白话文翻译

淮河一带的人擅长吃水生动物,烹饪技艺也非常高超。田野间有鸣叫的鸡,能够自保性命。吴地的人对此垂涎欲滴,捕捞水生动物无所不至。在吴地水产品或许丰富,而在淮地则显得匮乏。总之,生活在不同地域,饮食的债务自然会随之而来。我自己出生在淮南,曾在吴地短暂游历。平生在餐桌上所见,觉得都是羊肉和枣子。无论是红鱼还是长须的老鱼,都不在话下。更何况那些鼓乐声中的美味,简直可以作为珍贵的食物。世间的美味多是空中虚幻,眼见的只是表象。至于至美的食物,不外乎是鱼和鳖,难道它们都是好吃的?请你看看十月的鹑,羽翼轻盈而矫健。变化瞬息万变,不再怀念旧池塘。吃鹑不会说话,吃蛙却可能愁眉苦脸。鹑和蛙并无二致,妄想却让人迷失。舌尖上的美味永无止境,所求不过是一顿饱餐。可怜南路的徐州人,食物的火焰正炽。可供的只是芋头羹,不必再奢求华丽的衣裳。与食用烂疮相比,这样的食物又何尝能算得上好呢?

注释

  • 疱脍:指烹饪技巧,尤其是处理水生动物的技巧。
  • 鸣鸡:指田间的鸡鸣,表示生活的安宁。
  • 垂涎:形容对美食的渴望。
  • 业境会:指由于地域的不同,饮食的习惯和选择也有所不同。
  • 舌根无尽期:形容对美食的追求没有尽头。
  • 燖焰:指炊火,形容烹饪的热情。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朱翌,宋代诗人,以清新婉丽的风格著称,关注生活中的细节,善于描绘自然景色和民俗生活。

创作背景:此诗作于朱翌在淮南与吴地游历之际,表达了对两地饮食文化的观察与思考,反映了诗人对食物和地域差异的独特见解。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淮人与吴地饮食文化的差异。诗人在开篇提到淮人擅长捕捞水生动物,显示出他们与水的紧密联系。随后,诗人将吴地人对美食的渴望与淮地人自给自足的生活方式进行对比,揭示了地域文化的多样性和饮食习惯的差异。诗中反复提到的“食”字,显示了诗人对饮食的执着与关注。

在意象上,诗人通过“田间有鸣鸡”“食鹑”“食蛙”等生动的描绘,营造出一种自然与生活相结合的画面,反映出淮南人的生活状态与文化传统。同时,诗中还夹杂着对美食表象的质疑,强调了对真正美味的追求与思考。诗歌的语言简练而富有哲理,既有生活的幽默感,又蕴含了对美食的深刻理解。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淮人为水族,疱脍亦已巧:淮河地区的人擅长捕捞水生动物,烹饪技艺高超。
  • 田间有鸣鸡,性命得自保:田野间的鸡鸣声象征着安宁的生活。
  • 吴人口垂涎,捕取穷浩渺:吴地人对水生动物垂涎欲滴,捕捞无所不至。
  • 於吴产或多,於淮求则少:吴地水产品丰富,淮地却相对匮乏。
  • 要之业境会,食债良自绕:生活在不同地域,饮食的差异自然而然。
  • 予也家淮南,游吴尝草草:我出生在淮南,曾在吴地短暂游历。
  • 平生下箸处,但觉皆羊枣:我所见的食物都是羊肉和枣子。
  • 不论赤鯶公,亦及长须老:无论是红鱼还是老鱼,都不在话下。
  • 何况鼓吹部,可作钟鼎宝:那些美味的鼓乐声可比珍贵食物。
  • 世间多空中,所见徒有表:世间美味多是虚幻,眼见的只是表象。
  • 至美不外示,鱼鳖岂皆好:真正的美味不外乎鱼和鳖,难道它们都是好吃的?
  • 君看十月鹑,羽翼甚轻矫:看十月的鹑,轻盈而矫健。
  • 变化须臾间,不念旧池沼:变化瞬息万变,不再怀念旧池塘。
  • 食鹑乃无言,食蛙或颦愀:吃鹑不会说话,吃蛙可能愁眉苦脸。
  • 鹑蛙等无二,妄想自颠倒:鹑和蛙并无二致,妄想却让人迷失。
  • 舌根无尽期,所得在一饱:舌尖上的美味永无止境,所求不过是一顿饱餐。
  • 哀哉南路徐,食方说燖焰:可怜南路的徐州人,食物的火焰正炽。
  • 但俱供芋羹,不必著锦袄:可供的只是芋头羹,不必奢求华丽的衣裳。
  • 较之食疮痂,岂但能稍稍:与食用烂疮相比,这样的食物又何尝能算得上好呢?

修辞手法

  • 比喻:通过“舌根无尽期”形象化对美味的追求。
  • 对仗:如“食鹑乃无言,食蛙或颦愀”,对比不同食物的情感反应。
  • 夸张:如“食债良自绕”,强调地域饮食的复杂性。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水族:象征生活的源泉与丰盈,反映了淮人的饮食文化。
  • 鸣鸡:代表田园生活的安宁与自然。
  • 鹑蛙:象征不同的食物选择,反映了饮食的多样性。
  • 燖焰:象征烹饪的热情与生活的火焰。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淮人为水族”指的是哪个地区的人?

    • A. 淮南
    • B. 吴地
    • C. 徐州
  2. 诗中“平生下箸处,但觉皆羊枣”表达了什么情感?

    • A. 对美食的满足
    • B. 对饮食单一的无奈
    • C. 对生活的满意
  3. 诗中提到的“食鹑乃无言,食蛙或颦愀”意在表达什么?

    • A. 吃鹑和蛙都是美味
    • B. 吃鹑的人很开心
    • C. 吃蛙可能让人失望

答案

  1. A
  2. B
  3.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江南春》by 杜甫
  • 《秋夕》by 杜甫

诗词对比

  • 比较朱翌的《淮人多食蛙者作诗示意》与杜甫的《江南春》,两者都描绘了地域文化的差异与生活的细节,但朱翌更注重饮食文化的反思,而杜甫则侧重于自然景色的描写。

参考资料

  • 《中国古代诗歌鉴赏》
  • 《宋代诗人研究》
  • 《古诗词解析与赏析》

相关诗句

相关搜索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诸公载酒贺余休致水村农卿有诗次韵 老病六言十首呈竹溪 中秋大风雨五绝 挽段夫人二首 纪游十首 检校樗庵花木二首 暝色 杂题十首 答妇兄林公遇四首 梅花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材优干济 舟字旁的字 贝部首的汉字大全_贝部首常用汉字解析 羊字旁的字 朱的笔顺怎么写?朱的笔画顺序详解 恰正 頁字旁的字 颇说 款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娟倩 城字繁体字怎么写?这份城字繁体字详解,助你正确书写汉字_汉字繁体字学习 迫在眉尖 繁体字的书写方法_掌握繁体字书写技巧 黑牛生白犊 云窗雾阁 分民 丶字旁的字 意望 瞎子摸象 卜字旁的字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