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7 06:29:1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7 06:29:14
茧馆蚕初起,瑶箱燕未归。
在丝茧的馆子里,蚕刚开始吐丝,而装着燕子的瑶箱里,燕子却还没有回来。
本诗没有直接引用历史典故,但“燕子”常常象征着春天的到来和生机,寓意着期待与希望。
晏殊(991年-1055年),字仲明,号小山,宋代著名词人和政治家,擅长词的创作,作品多描绘自然景色与人情世故。他的词风清丽婉约,是“婉约派”的代表人物之一。
此诗作于晏殊晚年,表达了他对自然的观察与生活的感慨。诗中描绘的景象,既有对春天的期待,也带有一丝淡淡的忧愁,体现了诗人对时光流逝的无奈与思考。
这首诗以简洁的语言描绘了春天的初始景象,采用了对比手法,将“蚕初起”与“燕未归”形成鲜明对照。前者象征着新生与希望,后者则暗示着归属与失落。诗中所描绘的茧馆与瑶箱,分别代表了自然生长和人类生活的两个层面,表现了一种生命的循环与交替。晏殊通过细腻的意象,营造出一种温柔而又略带惆怅的氛围,令人感受到生命的脆弱与美好,仿佛在诉说着每一个生命体都在期待着归来与重聚。整首诗不仅展现了春天的美好,也隐含着对生命变化的深刻思考,体现了晏殊对自然与人生的深刻理解和感悟。
整首诗表达了对生命的深刻感悟与对春天的期待,体现了在自然循环中人类情感的脆弱与希望。
诗中“茧馆”指的是哪里?
诗中的“燕未归”暗示了什么?
李清照的《如梦令》同样描绘了对春天的渴望与感伤,展现出女性细腻的情感。而苏轼的《水调歌头》则以更为豪放的笔触表达对人生的思考,体现出不同的情感基调与审美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