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4 01:37:02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4 01:37:02
近水疏篱竹半侵,
枝南枝北弄晴阴。
不因老眼分明见,
辜负凌寒一寸心。
在靠近水边的地方,稀疏的篱笆映衬着半边竹子,
南边和北边的枝条在阳光和阴影中摇曳。
不是因为我的老眼看得清楚,
而是我辜负了那凌寒绽放的梅花的一寸心意。
梅花在中国文化中一直被视为坚韧、不屈的象征。古人常常借梅花表达高洁的品格和坚韧的精神,尤其是在寒冷的冬季,梅花依然能够盛开,显示出其不屈的生命力。
李弥逊(生卒年不详),字子青,宋代诗人,以其清新脱俗的诗风而著称。他的诗作常常涉及自然景物,表达对生活的深刻感悟。
这首诗创作时,正值寒冬时节,作者在道中偶然见到梅花,激发了他的情感与思索。诗中反映了他对梅花的欣赏及对生命的哲理思考。
这首诗通过描绘梅花的景象,表达了诗人对坚韧生命力的赞美。诗的开头“近水疏篱竹半侵”以细腻的描写展现出自然的静谧与美丽,竹子与篱笆的结合,营造出一种宁静的氛围。接下来“枝南枝北弄晴阴”则描绘出光影中的变化,象征着生命中的起伏与不确定。
接下来的两句则显露出诗人的内心感受。“不因老眼分明见”表达了诗人对岁月流逝的感慨,虽然眼睛的视力已不如从前,但他依然能够感受到梅花的坚韧与美丽。“辜负凌寒一寸心”则更深层次地揭示了诗人内心的情感,尽管年纪已大,但对梅花的欣赏与情感依旧如初,表现出他对生命的热爱和对美的执着追求。
整首诗通过梅花的意象,传达出一种对生活的深刻理解和对美好事物的珍惜,展现了诗人内心的坚韧与高洁,体现了宋代诗人对自然与人文的深刻思考。
整首诗体现了对坚韧生命的赞美,表达了诗人对美好事物的珍惜与思考,展现了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生命的深刻理解。
诗中“近水疏篱竹半侵”描述了什么样的景象?
“不因老眼分明见”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诗中提到的梅花象征了什么?
王安石的《梅花》与李弥逊的这首诗都通过梅花这一意象,表达了对坚韧精神的赞美,但王安石的诗更注重于梅花的孤傲与清香,而李弥逊则注重描绘梅花在寒冬中的生机与诗人对自然的细腻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