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好书
石门寺前溪上有亭余榜以通幽陈丞有诗次韵三

《石门寺前溪上有亭余榜以通幽陈丞有诗次韵三》

时间: 2025-07-28 17:30:43

诗句

榜亭居上太饶舌,不放老禅藏老山。

君来重说七言偈,幽事与我长相关。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7-28 17:30:43

原文展示

榜亭居上太饶舌,不放老禅藏老山。君来重说七言偈,幽事与我长相关。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在亭子上感受到的幽静与内心的思考。亭子上似乎话语太多,老禅师却不愿意让人看到那深藏的山。你来再说一遍七言的偈语,这些幽深的事情与我有着长久的联系。

注释

  1. 榜亭:指的是一种亭子,通常是用来休息或观景的地方。
  2. 饶舌:说话太多,冗长。
  3. 老禅:指的是年长的禅师。
  4. 藏老山:暗指深藏的智慧或境界,象征着禅宗的深奥。
  5. 七言偈:指的是七言的诗句,通常是一种禅宗的诗歌形式。
  6. 幽事:指的是深奥的事情或境界。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李弥逊(生卒年不详),字君材,号可山,宋代诗人。李弥逊的诗风清新,擅长描写自然景色,常与禅宗思想相结合,表现出深邃的哲理思考。他的作品多表现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人生的思考。

创作背景

这首诗创作于石门寺前,诗人可能在游览时,坐在亭中,感受到周围的环境和内心的沉思,因而写下此诗。诗中结合了自然景色与禅宗哲理,体现了诗人对人生和自然的感悟。

诗歌鉴赏

这首诗的主题是对内心世界的探寻和对禅宗哲理的思考。诗人在亭子上观察周围的环境,感受到一种宁静而深邃的氛围。开头两句以“饶舌”二字生动地描绘了亭中人们的喧闹,与老禅师的沉默形成鲜明对比,展示出一种内外世界的冲突。老禅师的沉默不仅是对外界喧嚣的拒绝,更是对内心深处智慧的追求。

接下来的“君来重说七言偈”句子,暗示着诗人与他人之间的精神交流,希望通过禅宗的智慧来解读那些幽深的事物。最后一句“幽事与我长相关”则指出,这些深奥的事情与诗人的生命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反映出对生命意义的深刻思考。

整首诗在意象的运用上也极具艺术性,亭子、老禅、幽事等意象的交织,构成了一幅宁静而深邃的画面,给人以深思的空间。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榜亭居上太饶舌:在亭子上,周围的人们说话太多,显得冗长。
  2. 不放老禅藏老山:老禅师不愿显露他内心深处的智慧,如同深藏的山。
  3. 君来重说七言偈:你来再讲一次七言的偈语。
  4. 幽事与我长相关:这些深奥的事情与我有着长久的联系。

修辞手法

  • 对比:诗中对比了亭中喧闹与老禅的沉静,增强了诗歌的深意。
  • 隐喻:将老禅比作深藏的山,象征着智慧与内涵的深邃。
  • 象征:亭子象征着一种休憩与思考的空间,代表着人与自然的和谐。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中心思想是对内心智慧的追求与对生命深意的探寻。诗人在宁静的环境中,反思着人与自然的关系,以及内心深处的哲理。

意象分析

  • 亭子:象征着休息、思考的空间,体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
  • 老禅:代表着智慧与深邃的思想,隐喻着内心的宁静与深邃。
  • :象征着深藏的智慧和人生的哲理。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老禅”代表什么? A. 年长的禅师
    B. 一种风格
    C. 一种植物

  2. “君来重说七言偈”中的“七言偈”指的是? A. 一种乐器
    B. 七言的诗句
    C. 七个字的故事

  3. 诗的主题是什么? A. 对自然的描写
    B. 对内心世界的探寻
    C. 对历史的回顾

答案: 1. A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陆游《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同样表达了对自然和人生的思考。
  • 苏轼《题西林壁》:通过自然景色探讨人生哲理。

诗词对比

  • 李弥逊 vs. 陆游:两位诗人在自然中寻找内心的宁静,但李弥逊更注重禅宗哲理,而陆游则更多地表现了对国家和历史的关怀。

通过这些对比和分析,可以更好地理解李弥逊的诗作及其在宋代文学中的地位。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李弥逊研究》

相关搜索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夜行船 其一 越上作 夜行船 江楼未晓南发 夜行船 寄怀柳溪翁即效其体 夜行船·十二阑干和露倚 夜行船•花底私语 夜行船 纳凉秦淮桥上 夜行船 夜行船 黄河岸野泊,月下借宿商船柁楼 夜行船 宿鼎湖寺,怀慕经和尚。和梦窗宿化度寺韵 夜行船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雨字头的字 走胡走越 功成事立 枪刀剑戟 粱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拟音 安不忘虞 轻松 遂人 瓦字旁的字 鸦雀无声 亠字旁的字 漪如 缶字旁的字 嗑咂 示字旁的字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