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好书
和危府教

《和危府教》

时间: 2025-05-02 12:47:41

诗句

行脚诸方履历深,似禅和子寄丛从。

试拈朝报一转语,以道观之无损心。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12:47:41

原文展示

诗名:和危府教
作者:刘过 〔宋代〕

行脚诸方履历深,
似禅和子寄丛从。
试拈朝报一转语,
以道观之无损心。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的意思是:我在各地行走,经历了许多,像是禅宗的和子那样隐居在丛林之中。试着从早晨的报纸中提取一句话,以道理来观察,这样做并不会损害内心的宁静。

注释

  • 行脚:指行走、游历的意思。
  • 诸方:各个地方。
  • 履历:经历、经历过的事情。
  • 似禅和子:指禅宗的高僧,和子是禅宗的称谓,代表着一种淡泊名利的生活。
  • 寄丛从:隐居于丛林之中。
  • 试拈:尝试提取。
  • 朝报:早上的报纸。
  • 转语:转达的话语。
  • 道观:用道理来观察和理解。
  • 无损心:不会损害内心的宁静。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刘过,字景晖,号澹然,宋代诗人,作品多以抒情见长,风格清新脱俗,常表现对人生和自然的深刻思考。

创作背景:此诗作于南宋时期,诗人生活在动荡的社会环境中,对人生与内心的宁静有着独特的理解与追求。

诗歌鉴赏

《和危府教》不仅表现了诗人对外界名利的淡泊,更传达了对内心世界的深刻思考。诗中“行脚诸方履历深”一句,展示了诗人丰富的行旅经历,仿佛是在告诉读者,人生的旅途是丰富而深刻的。同时,诗人以“似禅和子寄丛从”来比喻自己的生活状态,表明他在世俗纷扰中追求一种禅意的、清净的生活态度。

接着,诗人提及“试拈朝报一转语”,暗示他在繁忙的生活中仍能保持一份清醒与理智,从日常的事物中提取有价值的道理,体现了他对生活的思考和对道理的追求。最后一句“以道观之无损心”更是强调了道理与内心的和谐,表明即便面对外界的纷扰,心灵的宁静依旧是最重要的。

整首诗通过简洁的语言和深刻的内涵,表现了诗人对人生的理解和对内心安宁的渴望,具有很强的哲理性。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行脚诸方履历深:诗人描绘了自己走遍各地、积累丰富经历的状态。
  2. 似禅和子寄丛从:以禅宗高僧作为比喻,表达了自己在外界纷扰中追求内心平静的愿望。
  3. 试拈朝报一转语:尝试从日常生活中提炼出有意义的道理。
  4. 以道观之无损心:强调用道理来观察事物,能够保持内心的宁静。

修辞手法

  • 比喻:将自己的生活状态与禅宗高僧相比,增强了诗的哲理性。
  • 对仗:诗中上下句工整对称,增强了韵律感。

主题思想:诗歌的中心思想在于强调内心的宁静与对道理的追求,反映了诗人对人生哲理的思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行脚:象征经历与探索。
  • 禅和子:象征内心的宁静与智慧。
  • 丛林:象征隐逸与自然。
  • 朝报:象征社会信息与现实的纷扰。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人通过什么方式寻求内心的宁静?

    • A. 旅行
    • B. 读书
    • C. 冥想
    • D. 交友
  2. “行脚诸方履历深”中“履历”指的是什么?

    • A. 旅行的地方
    • B. 生活的经历
    • C. 学习的知识
    • D. 交往的朋友

答案

  1. A
  2.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的《山居秋暝》
  • 白居易的《赋得古原草送别》

诗词对比

  • 比较刘过的作品与王维的《山居秋暝》,两者都表达了对自然和内心平静的向往,但刘过更强调了从生活中提炼道理的过程,而王维则更多地体现了与自然的融洽关系。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1. 《宋诗三百首》
  2.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辞典》
  3. 《刘过诗集》

相关搜索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忆鄂渚 上吴居交 辞周益公 怀古四首为知己魏倅元长赋兼呈王永叔宗承载 同郭殿帅游凤山寺探桃李 上益公十绝为寿·玄鹤 柳梢青·送卢梅坡 舟中 西江月 其三 武昌妓徐楚楚号问月索题 役诚斋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傻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衅稔恶盈 镸字旁的字 食字旁的字 同朋 坐韌 父债子还 千头万序 绞丝旁的字 亠字旁的字 钟灵毓秀 行字旁的字 琐琐碎碎 流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水艍船 适民 毕毕剥剥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