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2 08:13:1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08:13:14
旧时人不见,谁慰此可怜宵。
且玉蒜帘垂,珠兰鬓卸,银粟灯挑。
高楼雁声递过,带凉边愁梦去迢迢。
一百里江东下,奈堪柳悴芦凋。
画桥。那度送征桡。
天末一萍漂。
问甚日重逢,分筹赌酿,选局评箫。
三更四更又过,尚残蛩月角语烟苕。
雨僽风僝时节,坐来一样清寥。
昔日的人已不见,今夜的孤单情绪由谁来安慰?
那玉蒜般的帘子垂下,珠兰花鬓已经卸去,银粟灯笼摇曳着光。
高楼上传来雁鸣,带着凉意的愁绪梦境渐渐远去。
沿着江东一百里,怎能忍受那柳树枯萎、芦苇凋零的情景?
画桥上,送别船只的那一刻,
天边一片浮萍漂泊。
问何时再重逢,分开后纵然赌酒作乐,选择曲调评述。
三更四更又过去,夜里只剩下蟋蟀和月光的余音。
在这雨风交加的时节,坐下来却依旧感到清冷寥落。
姚燮(约1660-约1720),字逸云,号白云山人,江苏常熟人,清代诗人。其诗风清新脱俗,常以抒情见长,擅长用细腻的笔触描绘自然与人生的感受。
《木兰花慢》创作于清代,正值社会动荡与文化发展的时期,诗人常通过个人的孤独与离别感受,反映社会对人性的思考。
《木兰花慢》展现了诗人深沉的思念与孤独感,诗中通过对夜晚景象的描绘,表达了对过往美好时光的怀念。开篇的“旧时人不见”便引入了主题,孤独的夜晚更显得苦涩与无奈。细腻的意象如“玉蒜帘垂”和“珠兰鬓卸”不仅描绘出女子的柔美与惆怅,同时也象征着一种失去的美好。诗人通过高楼的雁声、江东的柳枯芦凋,传达出对离别的感伤与对未来重逢的期待。整首词字句间流露出的情感真挚,让人感受到时间的无情和生命的脆弱。
整首词通过对孤独夜晚的细腻描绘,流露出对往昔的怀念与对未来重逢的期待,展现了诗人深切的情感与对人生无常的思考。
“旧时人不见”表现了诗人对什么的感情?
“画桥”在诗中象征着什么?
“三更四更”指的是?
姚燮的《木兰花慢》与李清照的《如梦令》均表现了对离别的感伤,但姚燮更侧重于自然景象与时间的流逝,而李清照则通过个人的情感直接抒发思念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