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好书
咏史上·豫让四首

《咏史上·豫让四首》

时间: 2025-07-27 14:45:46

诗句

义士忠臣不二君,漆身吞炭欲成仁。

若谋委质求亲幸,又抱奸心贼大伦。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7-27 14:45:46

原文展示:

义士忠臣不二君,
漆身吞炭欲成仁。
若谋委质求亲幸,
又抱奸心贼大伦。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表达了一个忠臣义士的立场,他愿意为君主殚精竭虑,甚至以身殉职。然而,若是为了谋求个人的亲近和利益,而背弃了自己的信仰和原则,那便是背叛忠义的行为。

注释:

  • 义士:指忠心耿耿、为正义而奋斗的人。
  • 忠臣:指忠于君主、国家的臣子。
  • 不二君:不二,即不变心,忠诚于一位君主。
  • 漆身吞炭:比喻为了成全仁义而牺牲自己。漆身,指涂抹黑色以掩饰身份;吞炭,象征自我牺牲。
  • 谋委质:谋求个人的利益和地位。
  • 亲幸:得到君主的宠爱和亲近。
  • 奸心贼大伦:指心怀叛逆之心,破坏忠义的大道理。

典故解析:

诗中提到的“义士”和“忠臣”都是中国古代文学中常见的角色。历史上,许多忠臣义士如屈原、豫让等,因对国家和君主的忠诚而被后世传颂。豫让是春秋时期的忠臣,为了报仇而宁死不屈,象征着忠贞不屈的精神。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陈普,字承豫,号子之,宋代诗人,诗风清新,擅长抒情与咏史。

创作背景:这首诗是对忠臣义士精神的赞美,反映了作者对忠贞不渝的崇高理想的追求,同时也对那些背叛忠义、追求私利之人进行了批判。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从字面上表达了忠臣对君主的忠诚与牺牲精神,但更深层次地揭示了在权力和利益面前,忠诚可能会受到考验。诗中通过“漆身吞炭”这一形象,传达了忠臣为成全仁义所做的极大牺牲,表现了其崇高的道德理想。与此同时,诗的后半部分则警示那些心怀不轨之人,强调背叛忠义的后果,展现了正义与邪恶的对比。

在艺术手法上,诗人在用词上极具力量感,尤其是“义士”“忠臣”等词,直接点明主题;而“漆身吞炭”则通过形象化的表达,使得忠诚和牺牲的主题更加生动。整首诗情绪真挚,寓意深远,既有对忠臣的赞美,也有对邪恶的警惕。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义士忠臣不二君:表明忠诚于君主的义士和忠臣。
    • 漆身吞炭欲成仁:强调为了仁义而不惜牺牲自己的决心。
    • 若谋委质求亲幸:批判那些因私欲而背弃忠诚的人。
    • 又抱奸心贼大伦:指出这种行为的严重性和对大义的破坏。
  • 修辞手法

    • 比喻:如“漆身吞炭”形象地表现了忠诚与牺牲。
    • 对仗:整首诗结构工整,前后呼应,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主题思想:整首诗以忠诚与背叛为主题,强调了忠臣的价值观和对背叛的否定,体现了道德的崇高与人性的复杂。

意象分析:

  • 忠臣:象征着正义和道德的坚守。
  • :象征隐忍和牺牲,表现出忠誠的决心。
  • :象征着痛苦和牺牲,强调忠臣所承受的代价。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义士”是指什么?

    • A. 忠于君主的人
    • B. 追求个人利益的人
    • C. 背叛者
  2. “漆身吞炭”比喻了什么?

    • A. 对君主的忠诚
    • B. 个人的牺牲
    • C. 私欲的追求
  3. 诗的主题是什么?

    • A. 忠诚与背叛
    • B. 爱情与友情
    • C. 财富与权力

答案

  1. A
  2. B
  3.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离骚》:屈原关于忠诚和理想的经典表达。
  • 《岳阳楼记》:范仲淹对国家和个人理想的思考。

诗词对比: 可以将陈普的这首诗与屈原的《离骚》进行对比,分析两者在忠诚与牺牲主题上的不同表达。陈普的诗更注重警示与批判,而屈原则更倾向于抒发个人情感与理想追求。

参考资料:

  • 《宋诗选》:对宋代诗歌的系统研究。
  • 《古文观止》:收录了许多古代名篇,有助于理解古代文学的风格与技巧。

相关搜索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苍梧谣(饯刘恭父) 题张仲钦所藏隆茂宗画登瀛图 偶得四月菊以奉提刑运使 其二 水调歌头(为总得居士寿) 磊石 谨和老人贻具圆复之什 鹧鸪天(平国弟生日) 黄州 蝶恋花(怀于湖) 贺郊祀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像心适意 黑字旁的字 寒鸦 洞心骇耳 砌红堆绿 牛字旁的字 惛耄 焌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额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知无不尽 包含贩的成语 迎春花 鞘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包含且的成语 鱼字旁的字 征轩 方字旁的字 撧耳挠腮 羽字旁的字 霜空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