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好书
咏史上·子思

《咏史上·子思》

时间: 2025-07-27 14:40:36

诗句

俎豆迂疏仁义迟。

上传下授统如丝。

荐才莫讶非家法,救世宁无烂额时。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7-27 14:40:36

原文展示:

俎豆迂疏仁义迟。上传下授统如丝。荐才莫讶非家法,救世宁无烂额时。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的意思是:祭祀的器具虽然简单,但仁义却显得迟缓;从上到下的统治就像丝线一样脆弱。推荐人才时,不要惊讶于不是出自家族的法则,拯救天下难道就没有繁杂而混乱的时代吗?

注释:

  • 俎豆:古代祭祀用的器具,象征祭祀的隆重。
  • 迂疏:形容复杂而不简洁,仁义的施行显得迟缓。
  • 上传下授:指权力和知识的传递,形容治理的脆弱。
  • 荐才:推荐人才。
  • 家法:家族的传统或规则。
  • 救世:拯救世界,指拯救国家或社会。
  • 烂额:形容混乱、纷繁的局面。

典故解析:

  • 仁义:儒家思想中重要的道德观念,强调对他人的仁爱和公正。
  • 荐才:古代对人才的重视,反映出选人用人的态度。
  • 诗中提到的“家法”与“救世”可视为对当时社会风气的批评,反映出对人才政策的反思。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陈普,宋代诗人,以其清新脱俗的诗风和对社会现象的关注而著称。他的作品常常体现出对历史的思考与对现实的批判。

创作背景:

这首诗写于一个动荡的历史时期,作者通过对历史人物的思考,表达对仁义施行的迟缓及对人才任用的反思,反映出当时社会对政治与道德的关注。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对历史的咏叹,展现了诗人对仁义与权力的深刻思考。开篇用“俎豆迂疏仁义迟”引入主题,直接点出仁义在社会施行的复杂与缓慢。这不仅是在批评当时的政治环境,也在探讨道德与权力之间的关系。接着“上传下授统如丝”形象地描绘了权力的脆弱,传达出一种无力感。诗的后两句则更深入地反映了人才推荐过程中的复杂,质疑传统的“家法”是否真正适用于拯救社会,暗喻在危机时刻,或许应有新的选择和标准。整首诗既有历史的厚重感,又透出诗人对未来的深切关怀,表现出一种对社会变革的渴望。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俎豆迂疏仁义迟”:祭祀的器具简单却显得仁义难以施行,暗含对现状的不满。
    • “上传下授统如丝”:权力的传递脆弱,治理大权不稳。
    • “荐才莫讶非家法”:在推荐人才时,不应拘泥于家族的传统。
    • “救世宁无烂额时”:拯救国家难道就没有混乱的时期吗?
  • 修辞手法

    • 诗中运用了比喻和对仗的修辞,增强了诗的表达效果。例如“统如丝”形象地传达了权力的脆弱感。
  • 主题思想

    • 这首诗的中心思想在于探讨仁义与权力的关系,反映出对当时社会政治的批判,同时表达了对新的人才观与治国理念的期待。

意象分析:

  • 俎豆:祭祀的象征,代表传统与文化。
  • 仁义:象征道德理想,但在现实中难以实现。
  • :象征脆弱与不稳定的权力结构。
  • 烂额:象征混乱与复杂的社会环境。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俎豆”是什么? A. 祭祀的器具
    B. 书籍
    C. 兵器
    D. 食物

  2. “上传下授统如丝”中的“丝”指代什么? A. 强大
    B. 脆弱
    C. 明亮
    D. 幸福

  3. 诗中提出的“家法”是指什么? A. 家族的传统
    B. 国家法律
    C. 道德标准
    D. 习俗

答案:

  1. A
  2. B
  3.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的《春望》,同样表现出对国家和社会的忧虑。
  • 陶渊明的《归园田居》,展现出对理想社会的向往。

诗词对比:

  • 对比陈普的《咏史上·子思》和杜甫的《春望》,两者都关注社会动荡,但陈普更加强调仁义与人事的关系,而杜甫则侧重于国家的命运和个人的悲苦。

参考资料:

  • 《宋诗选》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杜甫与宋代诗歌》
  • 《诗词解析与赏析》

相关搜索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顺东西门行 西陵遇风献康乐 前缓声歌 鞠歌行 猛虎行 二 猛虎行 一 燕歌行 从军行 长安有狭邪行 却东西门行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殳字旁的字 万顷平波 帷荒 搂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树高千丈,落叶归根 磈磥 綦公 无时无刻 美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踏破铁鞋无觅处 巳字旁的字 麻字旁的字 人赃俱获 底结尾的成语 面字旁的字 蜂屯蚁杂 而字旁的字 疆畎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