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好书
题大隐堂

《题大隐堂》

时间: 2025-05-02 16:19:40

诗句

千峰美景真堪恋,一点灵源我自闲。

居士不缘能解此,岂知深隐在松间。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16:19:40

原文展示

题大隐堂
作者: 侯绶 〔宋代〕

千峰美景真堪恋,一点灵源我自闲。
居士不缘能解此,岂知深隐在松间。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美丽的山峰,令人留恋;而我在这片灵气的源头中悠然自得。
修道之人并非能理解这种境界,哪知那深藏的隐秘其实就在松林之间。

注释

  • 千峰:指无数的山峰,这里形容风景的壮丽。
  • 灵源:指灵气的源头,这里指的是自然的精华和幽静的环境。
  • 居士:指隐士或修道之人,强调一种与世隔绝的生活方式。
  • 深隐:指深藏的秘密或心境,表明一种隐逸的生活哲学。
  • 松间:指松树之间,象征着自然的宁静和隐秘之处。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侯绶,宋代诗人,因其俊逸的才华和清新的诗风而受到推崇。他的诗作常常反映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隐逸生活的向往。

创作背景:此诗写于山中隐居的生活状态,表达了作者对自然的热爱以及对人世纷扰的逃避,体现了宋代士人的隐逸情怀。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简洁的语言和清新的意象展现了作者对自然的深刻感悟。首句“千峰美景真堪恋”直接表达了对美丽山景的热爱,而“灵源我自闲”则描绘出一种悠然自得的心境,展现了作者在自然中获得的满足感。接下来的两句则转向哲理,指出并非所有人都能理解这种深邃的隐逸之美,隐藏在松林间的灵气与宁静,正是此诗的精髓所在。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美的讴歌和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体现了诗人内心的追求与思考,形成了一种恬淡而深邃的情感。诗中不仅有对自然的赞美,还有对人生态度的深刻反思,体现了诗人对世俗的超然与对内心世界的探索。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千峰美景真堪恋:开篇直接抒发了对自然景色的喜爱,山峰的壮丽令人留连忘返。
    • 一点灵源我自闲:描述了在这片灵气的源头下,自己感到宁静与悠闲,突出隐逸生活的乐趣。
    • 居士不缘能解此:转而思考,表明并非所有隐士都能理解这种自然与心灵的深刻关系。
    • 岂知深隐在松间:结尾强调那种隐秘的深邃之处实际上就在松林之间,暗示一种哲理的深刻。
  • 修辞手法

    • 比喻:将山峰比作美丽的景象,寓意丰富。
    • 对仗:诗句结构工整,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象征:松林象征隐逸和宁静,传达一种超然的生活态度。
  • 主题思想:诗歌核心在于表达对自然的热爱与人生哲思,强调在纷扰的世俗生活中,真正的灵气与宁静往往隐藏在大自然的深处。

意象分析

  • 千峰:象征壮观的自然景观,带来心灵的震撼。
  • 灵源:代表灵气的源头,寓意自然的精华与清净。
  • 松间:松树之间的空间,象征隐逸与内心的宁静。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千峰美景真堪恋”的意思是:

    • A. 山峰让人感到恐惧
    • B. 山峰的美景令人留恋
    • C. 山峰没有任何美感
  2. “居士不缘能解此”中的“居士”是指:

    • A. 俗人
    • B. 隐士或修道之人
    • C. 学者
  3. 诗的主题主要围绕什么?

    • A. 对爱情的感慨
    • B. 对自然的热爱与哲理思考
    • C. 对历史的反思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的《庐山谣》
  • 王维的《山居秋暝》

诗词对比

  • 李白的《庐山谣》同样描绘了山水之美,但更注重个人情感的抒发,而侯绶的《题大隐堂》则更为内敛,关注心灵的隐逸与自然的灵气。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选》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 《山水诗的美学》

相关搜索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冬夜杂咏 其一 读史杂感 其四 读史杂感 其三 读史杂感 其二 读史杂感 其一 乡思 其三 乡思 其二 乡思 其一 午日玄笈岩送区启图 书从事厅屏上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诔行 打死老虎 通衢大道 信内 钟鼎山林 爪字旁的字 干耗 论孟 足字旁的字 包字头的字 满床叠笏 白日衣绣 阜字旁的字 扼襟控烟 亲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母字旁的字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