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2 12:41:48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12:41:48
诗词名称: 月夜至玉屏庵
作者: 马翮飞 〔清代〕
类型: 古诗词
古寺翠微间,溪山契悠想。
明月下庭除,忻然遂独往。
春溪漾素辉,寒松落幽响。
繁阴渐迷离,疏影散林莽。
一径薜萝深,拄杖缘萝上。
高僧夜未暝,开轩共澄朗。
坐久若有得,无言倚虚幌。
在古老的寺庙翠绿的山间,溪水和山川勾起了悠远的思绪。明月照耀着庭院,我欣然独自前往。春天的溪水荡漾着清冷的月光,寒松发出幽幽的声响。繁密的阴影渐渐迷离,稀疏的影子散落在林间。小路被薜荔覆盖,我拄着杖顺着藤蔓而上。高僧在夜色未深时,打开窗户与我一起享受这清朗的夜晚。坐久了似乎有所感悟,默默地倚靠在虚空的帷幕上。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作者介绍:
马翮飞,清代诗人,擅长山水诗,作品多描绘自然景色与个人情感,风格清新、自然,常表达对人生哲理的思考。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一个宁静的夜晚,诗人独自游历于一处古寺,受自然美景的启发,表达对孤独与内心宁静的追求。
《月夜至玉屏庵》是一首典型的山水诗,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的深刻感悟和内心的宁静。在古寺的环境中,诗人通过细腻的描写,将月光、溪水、寒松等自然元素融入诗中,展现出一幅清幽的夜景图。诗的开篇以“古寺翠微间”引入,立刻营造出一种清静与幽远的氛围。
“明月下庭除,忻然遂独往”表达了诗人面对月光的欢愉,反映了一种内心的自由与宁静。后续的描写,如“春溪漾素辉,寒松落幽响”,则通过声音与光影的交织,进一步增强了夜的静谧感。
诗的最后两句“坐久若有得,无言倚虚幌”则深化了主题,表现出一种心灵的满足与对自然的沉醉。诗人似乎在这片宁静中获得了某种精神上的启迪,体现了道家追求自然、心灵自由的思想。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以及在宁静中获得的心灵启示,体现了追求内心宁静与自由的主题。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古寺翠微间”中的“翠微”指的是什么?
A. 绿色的山色
B. 夜空
C. 清澈的溪水
D. 寺庙的结构
“忻然遂独往”中“忻然”意为:
A. 悲伤
B. 愉悦
C. 恐惧
D. 疲惫
诗中提到的“寒松落幽响”表现了什么?
A. 寒松的孤独
B. 夜晚的热闹
C. 溪水的流动
D. 诗人的旅行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推荐书目:
以上内容为《月夜至玉屏庵》的详细分析与解读,希望能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这首诗的意境与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