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6 22:25:01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6 22:25:01
爱水移居宅,行藏岂但迂。
若非风月管,枉伴竹松臞。
野服常宽带,芒鞋亦断絇。
请君看此老,堪作贵人无。
我爱水边的居所,迁移到这里生活,
我的行踪和隐居岂止是迂腐呢?
如果不是风月的安排,
那我与竹松的相伴又有何意义?
我常穿着宽松的衣服,
脚上穿着的草鞋也已经破损。
请你看看这个老人,
难道他不配被当做贵人吗?
张镃(生卒年不详),字子容,号半山,宋代诗人,擅长山水诗,作品风格清新洒脱,常表达对自然的热爱与对世俗的超然态度。
此诗作于张镃隐居于水边的生活中,表达了他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世俗功名的淡泊态度。正值宋代,士人多追求名利,而张镃则选择追求内心的宁静。
这首诗通过对自然生活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隐居生活的热爱和对名利的超然态度。首联以“爱水移居宅”开篇,点明了诗人选择水边居住的原因,表现了他对自然环境的向往和喜爱。接下来,诗人反思自己的行踪和隐居,质疑世俗对“迂腐”的定义,表明自己虽然隐居但并不意味着落后于时代。通过“若非风月管”的设问,诗人强调自然的美好和重要性,表现出他与自然的深厚情感。
后两联则用“野服常宽带,芒鞋亦断絇”描绘了诗人淡泊名利、追求自由自在生活的状态,展现了一种超然的生活态度。最后一句“请君看此老,堪作贵人无”,表达了诗人对自身价值的自信,暗示即使身处偏僻之所,也依然可以拥有贵人的风范。这种对身份和地位的反思,体现了诗人对内心世界的重视,传达出一种对人生的深刻理解。
这首诗通过描绘隐居生活,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与对世俗功名的超然态度,展现了一种宁静而自由的生活情怀,强调内心的充实与自我价值的认同。
诗人选择移居的原因是什么?
诗中提到的“芒鞋”象征着什么?
诗人的态度对隐居生活是什么?
张镃的《杨仲子携诗见过次韵酬赠并呈诚斋二首》与王维的《鹿柴》有相似的主题,都是对自然的热爱与对世俗的超然态度。王维通过“空山不见人,唯闻鸟鸣声”的意象,展现了宁静的自然环境,而张镃则通过水边的生活描写,强调了隐居的价值和意义。两者都表达了对自然的追求和内心的宁静,展现了中国古代诗人对生活的深刻理解和哲学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