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7 00:45:17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7 00:45:17
染霜胡甘熟,烘日荔枝美。
橘柚未为精,葡萄安可拟。
郭生始能赞,魏文何谬比。
二果皆世珍,乃遗及贱士。
而复副醇醢,或乞自诸己。
岂唯享远味,终得为直矣。
这首诗的意思是:
霜染的胡椒已经成熟,阳光烘烤下的荔枝格外美丽。
橘子和柚子还不算上等,葡萄又怎能与之相比呢?
郭生(郭璞)才刚开始赞美这些果品,而魏文(魏晋时期的文人)何以与之比肩?
这两种水果都是世间珍品,却也流传给了那些地位卑微的人。
而且还有许多美酒佳肴,或许是自家所酿。
难道仅仅是享受远方的美味,最终也能得到真实的享受。
作者介绍
梅尧臣(1002年-1060年),字子华,号南华,宋代诗人,擅长山水田园诗,崇尚自然,关注社会风气。其诗风清新自然,语言质朴,善于表现生活的细腻与真实。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梅尧臣的晚年,正值宋代经济繁荣,文人雅士多聚于市井,诗人通过对美果的描述,反映社会风俗以及人们对生活品质的追求。
这首诗通过对荔枝、橘子和胡椒的描写,展现了自然的美味与人情的温暖。诗人在描写水果的成熟时,运用了细腻的感官描写,表现出对美好事物的赞美。特别是“染霜胡甘熟,烘日荔枝美”一句,既展现了自然的变化,又传达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
诗中提到的郭生和魏文,象征着那些在文学和文化上有影响力的人物,反映了诗人对文人风雅的追求。同时,诗歌也表达了对平民和小人物的关怀,强调美味和佳品并不仅仅属于上层社会。最后一句“岂唯享远味,终得为直矣”,更是强调了真实的享受来自于对生活的真诚态度。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诗歌通过描绘美味的水果和对生活的思考,表达了对自然与人情的眷恋,强调了珍贵与平凡之间的关系,并反映了诗人对社会的洞察与关怀。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郭生”指的是哪个历史人物?
A. 唐朝诗人
B. 汉朝名将
C. 宋代文人郭璞
D. 明代书法家
诗中提到的“橘柚未为精”是指什么?
A. 橘子和柚子不算上等水果
B. 橘子和柚子非常美味
C. 橘子和柚子是稀有水果
D. 橘子和柚子是诗人的最爱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对比梅尧臣的诗与李白的《将进酒》,两者都表达了对美好事物的热爱,但梅尧臣更侧重于细腻的描绘与社会的观察,而李白则强调豪情与洒脱的生活态度,风格截然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