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7 22:26:46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7 22:26:46
小村
梅尧臣 〔宋代〕
淮阔州多忽有村,
棘篱疏败谩为门。
寒鸡得食自呼伴,
老叟无衣犹抱孙。
野艇鸟翘唯断缆,
枯桑水啮只危根。
嗟哉生计一如此,
谬入王民版籍论。
这片广阔的淮河流域,忽然间出现了许多村庄,
用稀疏破败的荆棘篱笆勉强做成门。
寒冷的鸡觅食时自会鸣叫伴侣,
而年老的村民没有衣物,仍然抱着孙儿。
野船上的鸟儿翘起身子,只是断了缆绳,
枯萎的桑树根部被水啮噬,只剩危危的根。
唉,生计竟如此艰难,
却被错误地归入了国家的统治法则之中。
梅尧臣(1002年-1060年),字子云,号香山,宋代诗人,擅长五言古诗,风格清新,常描绘田园生活,表达对民生的关怀。
这首诗写于北宋时期,社会动荡,民生困苦。梅尧臣通过描绘小村的景象,反映出农村的贫困与无奈,表达对底层人民生活的同情与思考。
《小村》是一首深具社会批判意识的诗作,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农村的真实状况与生活困境。诗中描绘的村庄虽有自然之美,但却因贫弱而显得破败不堪。开篇即以“淮阔州多忽有村”点出广袤的自然与人类的渺小,接着通过“棘篱疏败谩为门”的描述,展现了村民们在困境中艰难求生的景象。
诗中“寒鸡得食自呼伴”,体现了自然界的生生不息,但紧接着“老叟无衣犹抱孙”,则突显出人间的惨淡与无奈。老者抱孙的形象更是生动地表现了家庭的温暖与生活的无情形成鲜明对比。接下来,诗人通过“野艇鸟翘唯断缆”与“枯桑水啮只危根”两句,借用自然景象隐喻村庄的脆弱与生存的艰难。
结尾处“嗟哉生计一如此,谬入王民版籍论”,更直白地表达了对当时社会体制的批判,诗人对农村生计的深切同情与对王权体制的不满交织在一起,形成了强烈的社会批判意识。这不仅是对小村生活的描写,也呼应了更广泛的社会问题,具有深刻的现实意义。
整首诗以小村生活为切入点,深入探讨了社会现实,表现了对底层人民生存状态的关怀,揭示了当时社会的困境与对国家管理的不满。
这些意象不仅描绘了农村的生活状态,也折射出社会的冷暖和人性的复杂。
诗中“寒鸡得食自呼伴”意在描述什么?
A. 鸡在寒冷中叫唤
B. 鸡的生活习性
C. 人与自然的关系
D. 村民的生活
诗的最后一句表达了对什么的批判?
A. 自然环境
B. 人民生活
C. 社会制度
D. 个人命运
诗中提到“枯桑水啮只危根”,这句的意义是什么?
A. 自然的破坏
B. 人生的脆弱
C. 村庄的美丽
D. 生命的顽强
梅尧臣的《小村》与杜甫的《春望》都有对社会状态的关注,但梅尧臣更侧重于农村生活的描写,而杜甫则更多地关注国家的兴衰与历史的变迁。两者均体现了对民生的深切关怀,但角度与表现手法各有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