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7 18:59:31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7 18:59:31
朝渍一盎茧,缲就几绚丝。
丝成茧已尽,盎亦谁复持。
道上有堕甑,车傍有鸱夷。
二物且莫笑,顾藉各因时。
这首诗的意思是:清晨浸泡在水中的一盎茧,经过缲制,变成了几根绚丽的丝线。丝线已经成形,茧也无人再去保存。路旁有一个翻倒的蒸锅,车旁有一种叫鸱夷的鸟。对于这两样东西,不必嘲笑,因为它们都是因为时势的变化而存在的。
梅尧臣(1002年-1060年),字子云,号香严,宋代著名诗人、词人。他的诗风承继了唐诗的传统,注重自然景物的描绘,常以细腻的笔触表达情感。梅尧臣一生致力于文学创作,并参与政治,深受同时代人推崇。
这首诗是在梅尧臣的晚年创作的,正值社会经济与文化交替的时期。诗中通过蚕丝的缲制过程比喻人生的无常和对物质的珍惜,反映了他对时间流逝的思考。
梅尧臣的这首《缲盎》以细腻的描写和深邃的哲思吸引了读者的注意。诗的开头以“朝渍一盎茧”引入,清晨的露水与茧的结合构成了一幅生动的画面,表达了自然的和谐美。接下来的“缲就几绚丝”则展现了劳动的成果,丝线的绚烂象征着生活中的美好与希望。然而,随着“丝成茧已尽,盎亦谁复持”,诗人将焦点转向了无常,揭示出即使是美好的事物也会随着时间的流逝而消逝。道旁的“堕甑”与车旁的“鸱夷”则象征着生活中的失落与无用之物,让人反思生存的意义。最后一句“二物且莫笑,顾藉各因时”提醒我们要理解和接纳生活的变化,面对世事无常,唯有珍惜当下。整首诗在细腻的情感与深刻的哲理中,展现了梅尧臣对人生的深切思考。
整首诗通过描绘蚕茧的缲制过程,表达了对生活中美好事物的珍惜与无常的思考,强调了人们应当理解并接受生活的变化。
这首诗的作者是谁?
“朝渍一盎茧”中的“盎”指的是什么?
诗中提到的“鸱夷”象征什么?
与李白的《夜泊牛渚怀古》相比,梅尧臣的《缲盎》更注重细腻的生活场景描写和对人生无常的思考,而李白则更偏向于豪放和对历史的感慨。两者在情感表达和主题上各有千秋,展示了不同的艺术风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