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7 22:54:52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7 22:54:52
桑条沾润麦沟青,轧轧耕车闹晓晴。
老眼不随花柳转,一犁春事最关情。
桑树的枝条沾上了雨露,麦田的沟渠也变得青翠;
耕车轧轧声响,打破了清晨的宁静。
我这双老眼已不再跟随花柳的变幻,
一犁春耕的事务才最让我牵挂。
本诗虽未直接引用历史典故,但“春事”暗示了农事的季节性和重要性,反映了古人对农业的重视以及对自然变化的敏感。
元好问(1190年-1257年),字澄之,号蓼汀,金代著名的诗人、词人和文学家。他生活在一个动荡的时代,经历了金朝的衰落和南宋的崛起。他的诗词以清新自然、情感真挚著称,善于描绘乡村田园的生活。
这首诗作于乙卯年二月,作者归自汴梁(今河南开封),正值春耕时节,因遭遇久旱而雨,感慨春耕的重要性和个人的老去。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典型的春天农耕场景,借助细腻的观察和生动的描写,表达了作者对农业的热爱与对生命流逝的感慨。开头两句通过自然景象的描绘,生动展现了春雨后大地的生机,桑条的润泽和麦沟的青翠,象征着丰收的希望。而“轧轧耕车”则赋予了清晨以生命力,展现了农人辛勤劳作的场景。
后两句则转向作者个人的内心感受,老眼不再随花柳的变幻,显示了他对青春逝去的无奈和对过往的怀念,尤其“一犁春事最关情”一句,表明了他对农耕的深厚情感,这不仅是对生活的热爱,也是对自然规律的尊重。整首诗在描绘自然的同时,融合了个人情感,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深刻而富有哲理。
整首诗表现了对农耕的珍视和对生命流逝的感慨,传达了自然与人类劳动的紧密联系,强调了生生不息的自然规律。
诗中提到的“桑条”在古代主要用于什么?
A) 造纸
B) 喂蚕
C) 建筑
D) 装饰
“轧轧耕车”中的“轧轧”是什么声音的形容?
A) 雨声
B) 风声
C) 车轮声
D) 鸟鸣
诗人对春耕的态度是?
A) 无所谓
B) 深感情义
C) 不屑一顾
D) 感到厌烦
答案: 1. B 2. C 3. 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