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5 10:36:3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5 10:36:34
夜宿山中
月华人影共徘徊,
未算归程梦已回。
涧水悲鸣易愁绝,
长松休送雨声来。
在山中夜宿,月光和人影一同徘徊,
虽然还没算是归途,梦已经回到了故乡。
山涧的水流悲鸣,容易让我愁肠寸断,
高大的松树别再送来雨声吧。
在中国古代诗词中,月亮常常象征着思乡与孤独。涧水和松树作为自然意象,常被用来表达诗人的情感。涧水的悲鸣可以理解为诗人对离别和孤独的感慨,而长松则代表着自然的陪伴与不舍。
作者介绍:元好问,金朝末年著名诗人,因其才华横溢而被誉为“诗宗”。他的一生经历了战乱,对故乡的思念和对人生无常的感悟在他的诗作中表现得淋漓尽致。
创作背景:这首诗可能写作于诗人旅途或避世之时,表达了其在山中宿夜时的孤寂情感,以及对故乡的思念。
《夜宿山中》是一首抒情诗,借助夜晚的山中景象,表达了诗人对故乡的思念及对孤独的深刻感受。首句“月华人影共徘徊”,描绘了夜晚宁静而又冷清的氛围,月光下的山中,诗人独自徘徊,心中难免生出孤寂之感。接下来的“未算归程梦已回”,则使人感受到尽管身在异乡,心却早已回到了故乡,充满了对过往的追忆和向往。
“涧水悲鸣易愁绝”一句,涧水的悲鸣与诗人的愁绪相呼应,表达了自然与情感的共鸣,而“长松休送雨声来”则是对自然的请求,表达了诗人不希望再受到外界的打扰,希望在这片孤独中得到一些宁静。
整首诗通过自然景象的描写,层层递进地展现了诗人的内心世界,细腻而深邃,是对人生命运和故乡情感的深刻反思。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整首诗表达了孤独、思乡和对宁静的渴望,反映了诗人内心的忧伤与感慨。
诗词测试:
诗中“月华”指的是什么?
A. 月亮的光辉
B. 太阳
C. 星星
诗人希望“长松休送雨声来”的原因是什么?
A. 希望有雨
B. 渴望宁静
C. 不喜欢松树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与李白的《静夜思》相比,元好问的《夜宿山中》在情感表达上更为深沉,李白的诗歌则更倾向于直接的思乡情绪。两个作品都表达了对故乡的眷恋,但各自的情感基调和修辞手法有所不同。元好问通过自然的描绘和情感的细腻展现出更深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