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好书
送吴秀才赴举

《送吴秀才赴举》

时间: 2025-04-26 15:40:36

诗句

一战词场定策勋,麻衣西笑仕纷纷。

风神已负青云气,艺业兼携白地文。

辇下春华期纵辔,野中林色惜离群。

明年新榜看看见,第甲嘉名且认君。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15:40:36

原文展示:

送吴秀才赴举
作者: 林逋 〔宋代〕

一战词场定策勋,
麻衣西笑仕纷纷。
风神已负青云气,
艺业兼携白地文。
辇下春华期纵辔,
野中林色惜离群。
明年新榜看看见,
第甲嘉名且认君。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的意思是:
在一次次的考试中,你已经赢得了荣誉,身穿麻衣的书生正笑着向你祝贺。你的风采已然超越了青云之上,才华与学识都已具备。希望你在明年的考试中能够如愿以偿,取得好名次,让我为你感到骄傲。


注释:

字词注释:

  • 一战词场:指在考试中取得胜利。
  • 策勋:策划和获得功勋,指考试获胜。
  • 麻衣:古代书生的服装,象征书生身份。
  • 青云气:比喻高尚的志向与超凡的气度。
  • 白地文:指白纸上的文字,寓意学识与才华。
  • 辇下春华:指春天的花朵,象征美好的前景。
  • 明年新榜:明年考试的新榜单,指期待的成果。
  • 第甲嘉名:指获得第一名的荣誉。

典故解析:
诗中提到的“青云”意指高风亮节的志向,常用于形容有志之士。“麻衣”则是士人的象征,反映了作者对吴秀才的尊重和期望。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林逋(967年-1028年),字君复,号六如居士,晚号画梅居士,宋代诗人,擅长山水诗和咏梅诗。他的诗风清新脱俗,常表现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隐逸生活的向往。

创作背景:
《送吴秀才赴举》是在吴秀才参加科举考试前夕所作,表达了作者对朋友的祝福和期望。在宋代,科举是士人获取仕途的主要途径,诗中寄托了对朋友前程的美好祝愿。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作者对朋友的深切祝福与期待。开篇“一战词场定策勋”直接点出吴秀才已在考试中获得成就,显示出对他的认可。接着,作者用“麻衣西笑”来描绘一个轻松愉悦的氛围,既体现出书生的意气风发,又暗含对未来仕途的美好向往。

“风神已负青云气”一句,形象地描绘了吴秀才的卓越才华,表达了对其志向的赞美。接下来的“艺业兼携白地文”,则展示了他在学业上的双重成就,强调了知识与才华的兼备。

“辇下春华期纵辔”构建了一幅春意盎然的画面,象征着未来的美好,而“野中林色惜离群”则透出一丝对离别的感伤,体现了朋友之间的深厚情谊。

最后两句更是将祝福推向高潮,对未来的期待清晰而坚定。整首诗情感真挚,语言优美,体现了林逋对友人的关怀与祝福,展现了士人之间的温暖情谊。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一战词场定策勋:通过考试取得了成功,展现出士人的荣耀。
  2. 麻衣西笑仕纷纷:身穿麻衣的书生们欢笑着,象征着对未来的期待与乐观。
  3. 风神已负青云气:你的气质已经超越常人,象征着高远的志向。
  4. 艺业兼携白地文:你在艺术与学业上都很出色,展现出全面的才华。
  5. 辇下春华期纵辔:希望在未来能像春天的花朵一样自由绽放。
  6. 野中林色惜离群:表达了对即将分别的留恋与不舍。
  7. 明年新榜看看见:期待明年能在新的榜单上看到你的名字。
  8. 第甲嘉名且认君:希望你能获得第一的荣誉,成为大家所认同的优秀之士。

修辞手法:

  • 比喻:如“青云气”比喻高尚的志向,生动形象。
  • 对仗:诗中多处对仗工整,增强了诗的节奏感。
  • 象征:如“春华”象征着美好的未来与希望。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友人的美好祝愿与期望,展现了士人之间的深厚情谊和对未来的憧憬。通过对自然与人生的描绘,传达出一种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青云:象征理想与志向。
  • 麻衣:象征书生的身份与文化。
  • 春华:象征希望与美好前景。
  • 白地文:象征知识与学识。

这些意象构建了诗歌的情感基调,反映了作者对人生理想的追求与对友人的深切祝福。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青云”象征什么?
    A. 平凡的生活
    B. 高尚的志向
    C. 物质财富

  2. 诗句“明年新榜看看见”表达了什么情感?
    A. 失落
    B. 期待
    C. 绝望

  3. “麻衣西笑”中的“麻衣”指的是什么?
    A. 官服
    B. 书生的服装
    C. 乡民的衣服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登高》 王之涣
  • 《春望》 杜甫
  • 《夜泊牛渚怀古》 李白

诗词对比:
可以将《送吴秀才赴举》与杜甫的《春望》进行对比。两者均表达了对未来的期待与对生活的感慨,但林逋的诗更侧重于对友人的祝福,而杜甫则更多地融入了对国家命运的忧虑。这种不同的情感基调反映了两位诗人在创作时所处的不同环境与心境。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文学史》
  • 《宋代诗词研究》

这些书目和资料能够帮助深入理解宋代诗词的背景、风格及其代表作。

相关查询

春日醉起言志 古风·大雅久不作 行行游且猎篇 叙旧赠江阳宰陆调 送杨山人归嵩山 秋山寄卫慰张卿及王徵君 春日行 古风其二十一 古风其十七 古风 其四十六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黑漆一团 舌字旁的字 红缸 第四个字是事的成语大全_含事字的四字成语解析 相帅成风 过耳秋风 林寒洞肃 彑字旁的字 包含次的成语 非字旁的字 包含脓的词语有哪些 特效药 珠琲 欠字旁的字 物美价廉 瓜字旁的字 作作生芒 恩怨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