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8 07:49:2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8 07:49:24
留赠丹阳王鍊师
作者: 元好问 〔金朝〕
敝尽貂裘白发新,
京华旅食记前身。
仙翁相见休相笑,
同是邯郸枕上人。
这首诗传达了诗人对自己人生经历的感慨和对友人的深情寄托。开头提到自己已耗尽了华丽的貂裘,如今白发苍苍,显得十分衰老。接着回忆起在京城的生活,仿佛是个漂泊的旅人,回忆起过去的种种。最后,诗人希望与友人相见时,彼此不要嘲笑对方,因为他们都是曾在邯郸做梦的人,意味着在追求理想与人生的过程中,大家都是有着同样经历的人。
元好问(1190-1257),字汝舟,号潜溪,金朝著名的文学家和词人。他以诗词、散文和文论著称,是金代诗词的重要代表之一。元好问的作品风格多变,既有豪放之作,也有细腻婉约之作,反映了他对人生、理想和社会的深刻思考。
这首诗创作于元好问晚年,反映了他对过去生活的追忆以及对生命无常的感慨。诗人在经历了人生的风雨后,感受到时间的流逝和人生的无奈,表达了对友人的深厚情谊和对理想的追求。
《留赠丹阳王鍊师》是元好问在晚年对友人的一首赠诗,诗中充满了对岁月流逝的感慨和对人生经历的反思。开篇“敝尽貂裘白发新”一句,既点明了诗人的衰老与失落,也暗示了他曾经的辉煌与奢华。通过对比,诗人表达了对曾经的怀念与对现状的无奈。
接下来,“京华旅食记前身”,诗人把自己比作一个在京城漂泊的旅人,回忆起自己的人生经历,似乎在自问自答,人生的意义何在?经历了许多风雨,是否仍旧值得追寻?这引发了读者对人生哲理的思考。
最后两句“仙翁相见休相笑,同是邯郸枕上人”,则是对友人的安慰与共鸣。仙翁象征着理想与追求,而“邯郸枕上人”则指代了那段曾经追梦的岁月,表明彼此都是在追寻理想的道路上拼搏的人,因而不应相互嘲笑。
整首诗凝练而富有哲理,既有个人情感的流露,也展现了对人生哲学的深刻理解。
整首诗的中心思想在于对人生无常的感慨与对友人情谊的珍惜。诗人通过对自己经历的反思,展现了对理想的追求和对岁月流逝的无奈,同时也呼唤着人与人之间的理解与共鸣。
诗中的“貂裘”象征什么?
诗人希望与友人见面时,不要做什么?
“同是邯郸枕上人”指的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