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11:58:42
原文展示:
点绛唇 题枣花凭栏士女遗稿
心事斜阳,晚凉天乍新罗浅。
碧芜莲苑。暮色兼愁满。
画稿匆匆,情系秋痕远。
流光短。墨华重见。
生恐风吹淡。
白话文翻译:
在斜阳映照下,我心中愁苦,刚刚入夜的凉风中,新罗的景色似乎显得格外浅淡。
碧绿的芜苇和莲花在苑中摇曳,暮色降临,愁绪满怀。
画稿匆忙完成,但情感却依旧牵挂着那遥远的秋痕。
流光似乎短暂,墨迹重见,
担心风一吹就会变得淡薄。
注释:
- 心事:内心的忧愁或思虑。
- 斜阳:夕阳,象征着时光的流逝和生命的无常。
- 新罗:指代当时的一个朝代,表达一种历史感或文化背景。
- 碧芜莲苑:形容环境清幽,莲花与芜苇交错生长的园子。
- 秋痕:秋天的痕迹,象征着思念和过往的回忆。
- 流光短:流逝的光阴非常短暂。
- 墨华重见:重新看到的文字或画稿,象征着重温往昔。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姚华,清代诗人,生平不详,但其作品常以抒情见长,具有细腻的情感表达和优美的意象描绘。
创作背景:
此诗作于清代,社会背景复杂,士人常通过诗词表达内心的情感与对生活的感悟。诗中透出对时光流逝的无奈与对往事的追忆,表现了士女对彼此情感的珍视。
诗歌鉴赏:
《点绛唇 题枣花凭栏士女遗稿》是一首典型的抒情诗,展现了作者对时光流逝和美好回忆的深切感怀。开头“心事斜阳”,通过斜阳的意象,渲染出了一种即将落幕的忧伤气氛,读者能够感受到诗人内心的孤独与思绪的缠绵。随着诗句的推进,诗人描绘了一个充满生机却又令人愁苦的环境,尤其是“碧芜莲苑”与“暮色兼愁满”的对比,展现出一种美丽而又忧伤的画面。
“画稿匆匆,情系秋痕远”,表明了诗人对创作的急迫和对过往的思念,似乎在描写一种无法摆脱的情感羁绊。最后两句“流光短,墨华重见,生恐风吹淡”,揭示了诗人对于时间短暂的感慨,以及对情感易逝的担忧,深刻地反映出人们对于美好回忆的珍惜与脆弱。
整首诗以细腻的情感和生动的意象,营造出一种浓厚的怀旧气息,给人以深思和共鸣。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心事斜阳:诗人在夕阳西下之际,心中满是思虑,暗示着一种无奈。
- 晚凉天乍新罗浅:描绘了夕阳下的凉爽气候,暗示着新罗的美好却又显得遥远。
- 碧芜莲苑:美丽的环境,象征着诗人内心的宁静与向往。
- 暮色兼愁满:夜幕渐渐降临,愁绪随之而来,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 画稿匆匆:创作的急促,反映了诗人对表达情感的渴望。
- 情系秋痕远:思念的情感如秋天的痕迹一样,悠远而难以忘怀。
- 流光短:时间过得飞快,让人感到惋惜。
- 墨华重见:重新看到自己曾经的创作,感受到往昔的情感。
- 生恐风吹淡:担心风一吹,这些情感和记忆便会变得模糊。
修辞手法:
- 比喻:如“心事斜阳”,用斜阳比喻心中的愁苦。
- 对仗:如“碧芜莲苑”与“暮色兼愁满”,形成对比,增强了诗的音乐感与节奏感。
- 拟人:将时间拟人化,表达对时间流逝的无奈感受。
主题思想:
整首诗围绕着时间的流逝和对过往的追忆展开,表现了作者对美好回忆的珍惜和对时光短暂的感慨,传达了一种深切的情感基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斜阳:象征着生命的无常与时光的流逝。
- 莲花:象征着纯洁与美好,常用于表达对理想的追求。
- 秋痕:指代了过去的记忆和情感,象征着思念与离别。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心事斜阳”表达了什么情感?
-
“碧芜莲苑”中的“碧芜”代表什么?
- A. 秋天
- B. 春天
- C. 美丽的环境
- D. 凄凉的景象
-
诗中提到的“流光短”指的是什么?
- A. 生活的快乐
- B. 时间的短暂
- C. 风的速度
- D. 画作的完成
答案:
- B
- C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雨霖铃·寒蝉凄切》:同样表现了对时光和情感的思考。
- 《相见欢·林花谢了春红》:对往事的追忆与感伤。
诗词对比:
- 李清照的《如梦令》与姚华的《点绛唇》在情感表达上都有着对过往的追忆,但姚华的诗更侧重于对时间流逝的惋惜,而李清照则更关注于失去爱情的痛苦。两者在情感基调上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参考资料:
- 《清代诗人姚华研究》
- 《古典诗词鉴赏》
- 《中国古代文学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