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3 19:56:21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3 19:56:21
落日霞消一缕。素月棱棱微吐。何处夜归人,呕嗄几声柔橹。归去。归去。家在烟波深处。
夕阳的余晖渐渐消散,明亮的月光微微吐出光芒。夜归的人在哪里?只听到几声轻柔的橹声。我该回去了,回去了。我的家在烟波浩渺的深处。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该诗没有明确引用历史典故,但“烟波”意象常用于描绘水乡的迷离宁静,传达一种悠远的乡愁情感。
作者介绍: 《如梦令》是宋代流行的词体,作者不详,可能是当时某位文人或士人的作品。宋代是中国诗词发展的高峰期,词风新颖,情感细腻。
创作背景: 此诗可能创作于诗人归乡或思乡的情境中,表达了对归家的渴望与夜晚归途的孤独感。
《宴桃源/如梦令》通过简洁的语言描绘了一个宁静而略带忧伤的夜晚场景。诗的开头“落日霞消一缕”描绘了夕阳西下时的景象,霞光的消散象征着一天的结束,带着一丝淡淡的哀愁。接着“素月棱棱微吐”,月亮的清冷光辉与晚霞的温暖形成了对比,突显出夜晚的寂静与孤独。
“何处夜归人,呕嗄几声柔橹”则将读者的视线带入了一个更为具体的情境:夜归的人在水面上轻轻划动船桨,声音轻柔。这一细节不仅增添了画面的动感,也让人感受到一种归宿感的渴望。
最后“归去。归去。家在烟波深处。”一语道尽了诗中人的思乡之情。重复的“归去”表达了强烈的归家心切,而“烟波深处”的意象则将家的位置隐喻为一种遥不可及的理想境地,既有对现实的感慨,也有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该诗的中心思想是对归家的渴望与思乡之情,展现了人在夜晚归途中的孤独与对家的依恋,情感真挚而细腻。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落日霞消一缕”主要表现了什么情感?
A) 欢快 B) 忧愁 C) 恐惧
答案: B) 忧愁
“归去。归去。”中“归去”重复几次?
A) 一次 B) 两次 C) 三次
答案: B) 两次
诗中提到的“家”在哪里?
A) 山顶 B) 烟波深处 C) 城市中
答案: B) 烟波深处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与李清照的《如梦令》相比,两首作品同为“如梦令”体裁,但情感上有着不同的侧重。李清照的词多以怅惘、离愁为主,表达了女性内心的细腻情感,而《宴桃源》则更侧重于归家的渴望与对自然的感悟。
推荐书目:
以上为《宴桃源/如梦令》的详细分析与解读,希望对你理解诗词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