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5 23:47:12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5 23:47:12
客梦阑,酥灯灭。窗外一轮明月。更鼓静,寺钟鸣。藏僧夜诵经。风萧索。吹毡幕。远听凄清胡乐。残雪霁,金瓦辉。星稀塞雁飞。
旅人梦已到尽头,蜡烛的光辉也熄灭了。窗外升起一轮明月,夜深了,更鼓声静,寺院的钟声回响,藏僧在暗夜中诵读经文。寒风萧瑟,吹动着帷幕,远处传来凄清的胡琴乐声。残留的雪已消融,金色的屋瓦闪烁着光辉,稀疏的星星像塞外的雁群飞过。
本诗中提到的“藏僧夜诵经”反映了藏传佛教的习俗,夜间诵经是一种常见的宗教活动,表现出宁静的寺院氛围。诗中提到的“金瓦辉”可能与塔尔寺的建筑特色相关,塔尔寺是藏传佛教的重要寺院,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
陈逸云,近代诗人,生于清末,活跃于民国时期,其诗风多为清新洒脱,善于描绘自然景观与人文情怀,常以细腻的笔触展现生活中的点滴。
此诗作于元宵佳节的夜晚,诗人身处青海塔尔寺,借助这宁静的月夜环境,表达了对旅途与人生的思考,寄托了对宗教信仰的敬仰。
《更漏子 青海塔尔寺上元月夜》是一首描绘青海塔尔寺夜景的诗,整体上营造出一种宁静而又略显孤寂的氛围。诗的开头,作者通过“客梦阑,酥灯灭”传达出一种梦境与现实交错的感觉,营造出一种梦醒时分的清冷。窗外的“明月”映照着寺院的静谧,象征着纯洁与宁静,表现了夜晚的安详。
接着,诗中描绘了藏僧在夜间诵经的场景,突显出宗教的庄严与宁静。钟声的回响与风的萧瑟,增强了环境的幽静,使人感受到一种孤独的美。远处的“胡乐”声则带来了一丝淡淡的忧伤,仿佛是在诉说着远方的思念与怀念。
最后几句提到“残雪霁,金瓦辉”,通过自然景象的变化,表现出希望与美好的意象。诗的结尾“星稀塞雁飞”,用塞外的雁群作为象征,暗示着人生的旅途和孤独,具有深刻的哲理意味。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与深邃的情感,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的感悟与对宗教的敬仰,体现了他在宁静夜晚中的孤独思考与对美好事物的向往。
整首诗表达了对夜晚宁静的欣赏和对人生旅途的思考,渗透着孤独与希望的情感,体现了诗人对宗教信仰的敬仰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诗中“更鼓静,寺钟鸣”中的“更鼓”指的是什么?
A. 夜间的鼓声
B. 早晨的鼓声
C. 中午的鼓声
D. 晚上的鼓声
“残雪霁,金瓦辉”中“金瓦”指的是寺院的什么?
A. 地面
B. 屋顶
C. 墙壁
D. 窗户
诗中提到的“藏僧”是指哪个民族的僧侣?
A. 汉族
B. 藏族
C. 满族
D. 维吾尔族
以上内容希望能帮助你更好地理解和欣赏这首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