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好书
十六日出迓客

《十六日出迓客》

时间: 2025-05-11 19:39:51

诗句

逢迎非我事,且逐众人行。

粗识郊原趣,因兹诗句成。

黄华菜谁主,自唤鸟何名。

忽忆来时路,还思去日程。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11 19:39:51

原文展示:

十六日出迓客 赵蕃 〔宋代〕

逢迎非我事,且逐众人行。 粗识郊原趣,因兹诗句成。 黄华菜谁主,自唤鸟何名。 忽忆来时路,还思去日程。

白话文翻译:

全诗翻译: 我本不擅长应酬,只是随着大家一起走。粗略地感受到了郊外的趣味,因此写下了这些诗句。黄华菜是谁种的?自己叫的鸟儿又是什么名字?忽然想起了来时的路,又思念起离开时的行程。

注释: 字词注释:

  • 逢迎:应酬,接待客人。
  • 逐:跟随。
  • 粗识:粗略地认识或感受。
  • 郊原:郊外的原野。
  • 黄华菜:一种蔬菜,具体品种不详。
  • 自唤鸟:自己叫的鸟,指诗人听到的鸟鸣。

典故解析:

  • 诗中未涉及具体典故。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赵蕃(1143-1229),字昌父,号章泉,宋代诗人。他的诗风清新自然,多写田园生活和自然景色。此诗可能是在一次郊游或接待客人时所作,表达了诗人对自然和生活的感悟。

创作背景: 这首诗可能是在一次郊游或接待客人时所作,诗人通过观察郊外的景色和自然现象,产生了创作灵感,表达了对自然和生活的感悟。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简洁的语言描绘了诗人在郊外的一次经历。首句“逢迎非我事,且逐众人行”表明诗人并不擅长应酬,只是随大流。接下来的“粗识郊原趣,因兹诗句成”则表达了诗人对郊外景色的粗略感受,并因此激发了创作灵感。诗中的“黄华菜谁主,自唤鸟何名”增添了一丝好奇和探索的意味,而结尾的“忽忆来时路,还思去日程”则流露出对过往的回忆和对未来的思考。整首诗情感真挚,语言朴实,展现了诗人对自然和生活的深刻感悟。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逢迎非我事,且逐众人行”:诗人表明自己不擅长应酬,只是随着大家一起行动。
  2. “粗识郊原趣,因兹诗句成”:诗人粗略地感受到了郊外的趣味,因此写下了这些诗句。
  3. “黄华菜谁主,自唤鸟何名”:诗人对郊外的黄华菜和鸟鸣产生了好奇,想知道它们的主人和名字。
  4. “忽忆来时路,还思去日程”:诗人忽然想起了来时的路,又思念起离开时的行程。

修辞手法:

  • 设问:诗中“黄华菜谁主,自唤鸟何名”使用了设问的修辞手法,增强了诗句的生动性和趣味性。
  • 对比:诗中“忽忆来时路,还思去日程”通过对比来时和去时的路程,表达了诗人对过往的回忆和对未来的思考。

主题思想: 这首诗的主题思想是表达诗人对自然和生活的感悟。通过描绘郊外的景色和自然现象,诗人展现了对生活的深刻思考和对自然的真挚情感。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黄华菜:象征着郊外的自然景色和田园生活。
  • 自唤鸟:象征着自然的声音和生命的活力。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逢迎非我事”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态度? A. 擅长应酬 B. 不擅长应酬 答案:B

  2. 诗中“黄华菜谁主”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情感? A. 好奇 B. 厌倦 答案:A

  3. 诗中“忽忆来时路”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情感? A. 对未来的思考 B. 对过往的回忆 答案: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赵蕃的其他田园诗作,如《田园杂兴》等。

诗词对比:

  • 与唐代诗人王维的《山居秋暝》对比,两者都描绘了自然景色,但王维的诗更加注重意境的营造和内心的宁静。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选注》:收录了赵蕃的诗作,可以更全面地了解其诗风和创作特点。
  • 《唐宋诗鉴赏辞典》:提供了对唐宋诗人的作品的详细鉴赏和分析。

相关搜索

诗文: 相关结果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溪庵放言十首 其四 又和宋侯三首 岁除二首 其二 贺秘书弟提举崇禧 溪庵种蓻六言八首 田舍即事十首 又和六首 答翁权教 杂咏一百首·陈平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相须为命 影迹无端 干字旁的字 还宗 片字旁的字 某屏 包含血的成语 龟冷支床 大字旁的字 诟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居之不疑 总缉 业字旁的字 同心协济 了然可见 咫尺之功 包含茵的词语有哪些 香字旁的字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