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7 10:28:06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7 10:28:06
《行香子 春暮》
作者:徐元瑞
不贴花钿,不画涵烟。
在愁中昼永如年。
自春归去,未到亭园。
怕燕儿啼,花儿谢,柳儿眠。
纤纤素指,宝墨轻研。
自书成一幅霞笺。
拈来帘下,试告苍天。
问有谁评,有谁和,有谁怜。
这首词表达了作者的愁苦和孤独。他不再贴花钿(装饰),也不再画烟雾般的景象,愁苦的情绪让白昼像漫长的岁月一样难熬。春天已经过去,但自己还未到达那个美丽的亭园,听到燕子的啼鸣,看到花儿凋谢,柳树沉睡,心中更加感到悲伤。纤细的手指轻轻研磨着宝墨,写下了一幅美丽的霞光纸条。拿在帘下,试图向苍天诉说,问问有谁来赞美、和我共鸣、怜惜我的心情。
徐元瑞,清代诗人,生平事迹较少被记载。他的诗词风格清新而细腻,善于表达个人情感和对自然的细腻观察。
《行香子 春暮》创作于春天的尾声,作者通过对春天结束时的感受,寄托了对逝去时光的惋惜和对未来的迷茫。
《行香子 春暮》是一首情感真挚、意境深远的词作。词中开头几句,以“不贴花钿,不画涵烟”明确了词人的态度,表达了他对繁华的厌倦与对世俗的逃避。接着,作者通过“在愁中昼永如年”传达出一种时光流逝的无奈,愁苦的情绪让他觉得日子漫长而无望。
春天是生机勃勃的季节,但在词人眼中,春天已经逝去,未能如愿抵达亭园,象征着一个理想的境地。燕子的啼鸣、花儿的凋谢、柳树的沉睡,这些自然景象与作者的心情形成鲜明对比,愈发突显出他内心的孤寂和失落。
接下来的几句,词人通过“纤纤素指,宝墨轻研”描绘了自己书写的情景,这不仅仅是书法艺术的表现,更是他内心情感的抒发。写下“霞笺”的过程,是对内心情感的一种梳理与表达,试图向苍天倾诉。
最后的“问有谁评,有谁和,有谁怜”更是对自身孤独的深刻反思,仿佛在呼唤理解与共鸣,表达了对人际关系的渴望与失落。
全诗通过对春天的回忆和对孤独的反思,表现了对时间流逝的无奈和对人际关系的渴求,流露出深刻的孤独感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诗中“在愁中昼永如年”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A. 快乐的时光
B. 愁苦的漫长
C. 春天的生机
“拈来帘下,试告苍天”中的“苍天”指代什么?
A. 自然
B. 朋友
C. 上天
“问有谁评,有谁和,有谁怜”表达了作者的什么情感?
A. 孤独与渴望
B. 快乐与满足
C. 绝望与放弃
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