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好书
游江阴寿宁寺

《游江阴寿宁寺》

时间: 2025-05-02 05:45:30

诗句

寥萧枝上风,蜩蛰以秋告。

黯靉道旁树,荫绿凉可冒。

况承积阴余,急雨荡晴昊。

初凉逞新威,宿暑惩旧躁。

漫漫出门路,蝺蝺可谁造。

江声汹西奔,海远刻东到。

中间可行望,洗涤去尘抱。

况於林阜间,古屋架晴燥。

蚊虻稍敛收,轩户可淹傲。

惜乎余独游,不可携所好。

踟蹰竚归步,风作冷相劳。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05:45:30

原文展示:

游江阴寿宁寺
寥萧枝上风,蜩蛰以秋告。
黯靉道旁树,荫绿凉可冒。
况承积阴余,急雨荡晴昊。
初凉逞新威,宿暑惩旧躁。
漫漫出门路,蝺蝺可谁造。
江声汹西奔,海远刻东到。
中间可行望,洗涤去尘抱。
况於林阜间,古屋架晴燥。
蚊虻稍敛收,轩户可淹傲。
惜乎余独游,不可携所好。
踟蹰竚归步,风作冷相劳。

白话文翻译:

在萧瑟的树枝上,秋风轻轻吹拂,蝉鸣声中预示着秋天的来临。
树木在路旁显得黯淡,浓密的绿荫可以遮挡酷热。
更何况还有积累的阴凉,骤雨洗净了晴朗的天空。
初秋的凉意展现出新的威力,曾经的暑气也受到惩罚。
漫漫长路在眼前延展,蝉鸣声声,似乎无人来建造。
江水汹涌而西流,遥远的大海向东延伸。
中间的视野可以远望,洗去心中的尘埃。
更何况在山林之间,古老的房屋架于晴空之下。
蚊虫稍稍收敛,窗户可以尽情地开敞。
可惜我独自游玩,无法携带我所喜爱的人。
踟蹰着缓慢归步,寒风让我感到冷意相伴。

注释:

  1. 寥萧:形容树枝稀疏,风声萧瑟。
  2. 蜩蛰:蜩是蝉,蛰是隐藏,指蝉鸣声预示秋天的到来。
  3. 黯靉:黯淡的样子,靉是阴云,指阴沉的天气。
  4. 荫绿凉可冒:树荫浓密,绿色可供人避暑。
  5. 况承积阴余:更何况还有积聚的阴凉。
  6. 急雨荡晴昊:急促的雨水洗刷了晴朗的天空。
  7. 初凉:初秋的凉意。
  8. 宿暑:残留的暑气。
  9. 漫漫出门路:漫长而无尽的出门之路。
  10. 蝺蝺:蝉鸣声,古代诗词中多用于形容蝉声。
  11. 江声汹西奔:江水奔流得很急,向西而去。
  12. 洗涤去尘抱:洗净心中灰尘的心情。
  13. 林阜:山林的高地。
  14. 轩户:窗户,古代的窗户多用“轩”字形容。
  15. 惜乎余独游:可惜我一个人游玩。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王令,字子若,号石溪,宋代诗人,生于南宋时期,主要以古诗著称。他的诗风典雅,常表现出对自然的细腻观察和对人生的深刻思考。王令的诗作多受王维影响,注重意境与情感的结合。

创作背景:

《游江阴寿宁寺》创作于王令游览江阴寿宁寺时,表现了他对秋季自然景色的细致观察和对孤独游玩的感慨。这首诗具有人文情怀,通过对自然的描绘,表达了作者的内心感受。

诗歌鉴赏:

《游江阴寿宁寺》是一首充满秋意的诗作,王令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秋天的自然景色,蕴含了诗人对生活的独特感悟。诗的开头,通过描写“寥萧枝上风”和“蜩蛰以秋告”,引入了秋天的气氛,给人一种萧瑟的感觉。“黯靉道旁树,荫绿凉可冒”进一步描绘了树木在秋风中的姿态,青翠的树荫给予行人以凉爽的庇护,形成了一种宁静的自然环境。

接着,“况承积阴余,急雨荡晴昊”一句展现了秋季骤雨后,清新空气的洗礼,象征着旧暑的消退和新凉的来临。“江声汹西奔,海远刻东到”则通过江水的奔涌,传达了自然的力量与奔放,展现出一种动感。

诗的后半部分,王令感叹独自游玩的孤独,表达了对友人无法同行的遗憾。“踟蹰竚归步,风作冷相劳”则生动地描绘出了归途中的冷风袭身,令人感受到秋日的凉意与孤独的心情。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绘,融合了个人的情感,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孤独的深刻思考。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寥萧枝上风”:描写秋风在稀疏的树枝上轻轻拂过,营造出一种萧瑟的氛围。
  2. “蜩蛰以秋告”:蝉声传递着秋天的讯息,暗示季节的变迁。
  3. “黯靉道旁树”:道旁的树木在阴云下显得黯淡无光。
  4. “荫绿凉可冒”:浓密的树荫为人们提供了可供避暑的凉意。
  5. “况承积阴余”:在这浓荫的庇护下,积累的阴凉让人感到舒适。
  6. “急雨荡晴昊”:骤雨洗刷了晴朗的天空,带来了清新的气息。
  7. “初凉逞新威”:初秋的凉意展现出新的力量。
  8. “宿暑惩旧躁”:残留的暑气受到初凉的惩罚,感受到季节的更替。
  9. “漫漫出门路”:漫长的出门之路在眼前展开。
  10. “蝺蝺可谁造”:蝉鸣声声,似乎无人来建造这份宁静。
  11. “江声汹西奔”:江水奔流不息,向西而去,展现出自然的雄伟。
  12. “海远刻东到”:遥远的大海向东延伸,给人一种广阔的感觉。
  13. “中间可行望”:在其中可以远望,洗净心中的尘埃。
  14. “况於林阜间”:在山林之间的环境中。
  15. “古屋架晴燥”:古老的房屋在阳光下显得干燥而宁静。
  16. “蚊虻稍敛收”:蚊虫逐渐收敛,环境显得清新。
  17. “轩户可淹傲”:窗户可以大方地打开,享受宜人的秋风。
  18. “惜乎余独游”:可惜我一个人独自游玩。
  19. “不可携所好”:无法携带我所喜爱的人一起。
  20. “踟蹰竚归步”:缓慢地踱步,向归途迈进。
  21. “风作冷相劳”:寒风让我感到一丝冷意。

修辞手法:

  • 比喻:诗中将秋风、江水等自然现象比作诗人情感的寄托,增强了诗的表现力。
  • 拟人:描述“蜩蛰以秋告”时,将蝉的鸣叫赋予了人类的情感,使得自然更具生动性。
  • 对仗:如“初凉逞新威,宿暑惩旧躁”,对仗工整,增强了诗歌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描绘秋天的自然景色,表达了诗人对孤独游玩的感慨,融合了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思考。诗人在欣赏自然美景时,感受到一种内心的孤独与惆怅,进一步引发对人生的反思。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秋风:象征着季节的变迁,带来凉爽和清新的感觉。
  • 蝉鸣:传递着秋天的来临,充满了生命的律动。
  • 江水:象征着奔流不息的生命力,展现自然的雄伟。
  • 古屋:代表着历史的沉淀,体现人文情怀。

这些意象不仅描绘了自然的美丽,也蕴含了深刻的文化内涵,象征着生命的流转与历史的积淀。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选择题:诗中提到“蜩蛰以秋告”的意思是什么?

    • A. 蝉鸣声提醒人们秋天到了
    • B. 蝉在冬天的沉睡
    • C. 蝉的盛夏鸣叫
    • D. 蝉声与风声交织
  2. 填空题:诗中“寥萧枝上风”通过描绘____,展现了秋天的萧瑟氛围。

  3. 判断题:诗人对独自游玩的感叹表现了他内心的孤独与对友人的思念。 (对/错)

答案:

  1. A
  2. 树枝,风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山中与幽人对酌》(王维):同样表现了自然与孤独的主题。
  • 《静夜思》(李白):对孤独与思乡情感的深刻描绘。

诗词对比:

  • 王令 vs 王维:王令的《游江阴寿宁寺》与王维的《山中与幽人对酌》都表现了对自然的热爱和对孤独的感慨,但王令更侧重于描绘季节的变迁,而王维则更注重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宋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歌鉴赏》

相关诗句

相关查询

喜客泉次韵 题道士郑渭滨诗卷 山家 祁门道中 偶成 江上 怀颐山老 凤凰台 所思 八声甘州·买扁舟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悠开头的成语 病字头的字 稳健 一推六二五 舌字旁的字 十指纤纤 包含入的成语 驹窗电逝 志盈心满 缕解 道听涂说 资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言字旁的字 止字旁的字 绵野 柱梁 庸懦无能 羽字旁的字 包含乾的成语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