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好书
寄介甫

《寄介甫》

时间: 2025-05-03 21:16:27

诗句

天门廉陛郁巍巍,势利宁无淡泊讥。

谁与跖徒争有道,好思吾党共言归。

古人踽踽今何取,天下滔滔昔已非。

终见乘桴去沧海,好留余地许相依。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3 21:16:27

原文展示:

天门廉陛郁巍巍,势利宁无淡泊讥。
谁与跖徒争有道,好思吾党共言归。
古人踽踽今何取,天下滔滔昔已非。
终见乘桴去沧海,好留余地许相依。

白话文翻译:

天门高耸入云,气势雄伟,世俗的权势是否能抹去清淡与高洁的讥讽?
谁能与那些追逐名利的人争辩道义?只愿与我的同道之人共商归途。
古人孤独而行,如今又有什么收获?天下的潮流早已变迁。
最终看到乘舟远去的大海,愿意留下些许余地以便彼此依靠。

注释:

  • 天门:指高耸入云的山门,象征着高远的理想与境界。
  • 廉陛:形容清白高洁,意指志向高尚。
  • 势利:指权势与利益,暗指世俗的功利。
  • 跖徒:指追逐名利的徒众,出自《庄子》,这里用来指代贪图名利者。
  • :指木筏,古代人们用来渡海的工具,象征着远行与探索。

典故解析:

  • 跖徒:源于《庄子》,古代哲学家庄子在书中提到的追名逐利者,意在批评其不懂道理。
  • 乘桴去沧海:寓意远行,象征着追求理想与自由,表达了诗人对人生的思考和期望。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王令(约1090-1150年),字士震,号仲思,南宋诗人,以豪放和清新见称,尤擅长咏怀诗。
创作背景:此诗写于南宋时期,作者身处社会动荡之中,面对权利与利益的冲突,表达了诗人对理想与现实的思考。

诗歌鉴赏:

王令的《寄介甫》以高远的意象和深沉的情感,展现了诗人对理想与功利的深刻思考。开篇的“天门廉陛郁巍巍”不仅描绘了壮丽的自然景观,也隐喻了诗人追求的高尚理想。继而,诗人质疑世俗的权势与利益是否能真正摧毁淡泊的精神。通过“谁与跖徒争有道”一句,诗人表达了对当今社会名利观的无奈与反思,似乎在说与其与之争辩,不如与志同道合者共同探讨归路。在后两句,诗人感叹古人的孤独与今人的无奈,表现出对时代变迁的无奈,同时又寄希望于与同伴的相依相偎。整首诗在理想与现实之间徘徊,展现了诗人对人生道路的思索,深具哲学意味。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天门廉陛郁巍巍”:描绘了高耸入云的天门,象征高洁的志向。
    • “势利宁无淡泊讥”:质疑世俗的权势是否能淡化清白与高洁的讥讽。
    • “谁与跖徒争有道”:反思与名利者争论道义的意义。
    • “好思吾党共言归”:愿与同道者共同探讨归途。
    • “古人踽踽今何取”:感叹古人的孤独与现代的困境。
    • “天下滔滔昔已非”:对时代变迁的感慨。
    • “终见乘桴去沧海”:象征追求理想的旅程。
    • “好留余地许相依”:希望与友人保持情谊,共同面对未来。
  • 修辞手法

    • 比喻:用“天门”比喻理想的高度。
    • 对仗:整首诗在结构上对仗工整,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主题思想: 本诗表达了诗人对理想与现实的思考,渴望与志同道合的人共谋未来,同时也对世俗的功利观感到无奈。

意象分析:

  • 天门:象征高远的理想与追求。
  • :象征远行与探索,期待与朋友共同渡过难关。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天门廉陛”的“廉”字意思是?

    • A. 清白
    • B. 深厚
    • C. 阴暗
  2. “谁与跖徒争有道”中的“跖徒”指的是?

    • A. 古人
    • B. 名利者
    • C. 道德人士

答案

  1. A. 清白
  2. B. 名利者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登高》
  • 王维《山居秋暝》

诗词对比

  • 王令《寄介甫》与杜甫《登高》:两首诗都通过自然景观反映出诗人对人生和理想的思考,但王令更为哲理化,而杜甫则更显悲壮之情。

参考资料:

  1. 《宋诗三百首》
  2. 《王令诗集》
  3.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相关查询

李坚甫净居杂题一十三首·静叟 杨山人归绵竹 西轩秋日 兴元府园亭杂咏 棋轩 天氏北溪 阆州东园十咏·三角亭 郡斋水阁闲书·再赠鹭鸶 兴元府园亭杂咏·甚美堂 忆西湖旧游 吉祥院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命词 掳掠奸淫 疋字旁的字 非诋 赤字旁的字 音字旁的字 久湮 骥结尾的成语 云从龙,风从虎 点手莋脚 包含阶的成语 东方骑 浃渫 虫字旁的字 呼之即来,挥之即去 包含俱的词语有哪些 驷马不追 羊字旁的字 行结尾的成语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