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好书
一翦梅(赋处静以梅花枝见赠)

《一翦梅(赋处静以梅花枝见赠)》

时间: 2025-04-26 06:33:20

诗句

老色频生玉镜尘。

雪澹春姿,越看精神。

溪桥人去几黄昏。

流水冷冷,都是啼痕。

烟雨轻寒暮掩门。

萼绿灯前,酒带香温。

风情谁道不因春。

春到一分,花瘦一分。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06:33:20

原文展示:

《一翦梅(赋处静以梅花枝见赠)》
作者:吴文英 〔宋代〕

老色频生玉镜尘。
雪澹春姿,越看精神。
溪桥人去几黄昏。
流水冷冷,都是啼痕。
烟雨轻寒暮掩门。
萼绿灯前,酒带香温。
风情谁道不因春。
春到一分,花瘦一分。


白话文翻译:

老年的颜色在玉镜中频频出现,像是尘埃。
雪白的梅花姿态淡雅,越看越显精神。
溪边的桥上,人去黄昏已几何。
水流冷冷,映衬着满眼的啼痕。
烟雨朦胧,轻寒暮色掩上了门。
灯前梅萼绿,酒香温暖。
谁会说风情不是因为春天的到来?
春天一分,花便瘦一分。


注释:

  • 老色:指的是老年带来的颜色,形容衰老的状态。
  • 玉镜尘:比喻美丽的容貌被岁月所侵蚀。
  • 雪澹春姿:雪白的梅花姿态清淡而雅致。
  • 啼痕:指鸟啼的痕迹,这里形容水流的凄凉。
  • 萼绿:指梅花的花萼,象征春天的生机。
  • 酒带香温:指酒香扑鼻,温暖人心的感觉。
  • 风情:指风雅情趣。

典故解析:

本诗中未涉及明确的典故,但可以从诗中体现的梅花文化和春天的意象看出,梅花在中国文化中象征着高洁与坚韧,常被文人所赞美。诗人在描写梅花和春天的同时,也反映了自己对人生、岁月流逝的感慨。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吴文英(约 1250-1300),字文英,号太和,南宋时期的词人。以其清雅的词风和细腻的情感著称,常描写梅花、月色等自然景物,表达个人的情感与人生哲理。

创作背景:

这首词作于吴文英晚年,正值他对人生的思考与感悟之际。梅花的清冷和孤寂映射了作者的内心世界,表达了对岁月流逝和春天短暂的感慨。


诗歌鉴赏:

《一翦梅》是一首细腻而富有情感的词作,充分展示了吴文英的艺术风格与内心情感。开篇以“老色频生玉镜尘”引入,既是对自身衰老的感慨,也是对岁月无情的唏嘘。接下来的“雪澹春姿,越看精神”,则展现了梅花的清雅与坚韧,将自然美与人生哲理相结合,形成鲜明对比。

“溪桥人去几黄昏”一句,描绘了黄昏时分的寂静与孤独,衬托出一种淡淡的忧伤。流水的“冷冷”与“啼痕”相互交织,形成了一个凄美的意境,仿佛在诉说着流逝的时光和不可挽回的过往。

接下来的“烟雨轻寒暮掩门”更是将情感推向高潮,烟雨中的冷意与黄昏的寂静相映成趣。最后两句“风情谁道不因春,春到一分,花瘦一分”则将主题升华,表达了春天与生命的关系,生命的短暂与脆弱让人倍感珍惜。

整首词情感深邃,意境悠远,展现了吴文英对梅花的深厚情感以及对人生哲学的独特思考。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老色频生玉镜尘:老年的色彩在镜中频频显现,像尘埃一样,暗示衰老的无情。
  2. 雪澹春姿,越看精神:梅花在雪中显得淡雅,越看越让人感到神清气爽。
  3. 溪桥人去几黄昏:溪边的桥上,人与景的离去引发了对黄昏的感慨。
  4. 流水冷冷,都是啼痕:流水冰冷,似乎在诉说着无法挽回的悲伤。
  5. 烟雨轻寒暮掩门:轻烟细雨中,暮色渐浓,仿佛在遮掩一切情感。
  6. 萼绿灯前,酒带香温:灯下绿萼映衬,酒香温暖,带来些许生机。
  7. 风情谁道不因春:谁说风情不因春而起,春天是万物复苏的源泉。
  8. 春到一分,花瘦一分:春天的到来让花朵的娇嫩与生命的短暂交织在一起。

修辞手法:

  • 比喻:将老年比作尘埃,形象生动。
  • 拟人:流水带有“啼痕”,赋予自然景物情感。
  • 对仗:如“烟雨轻寒”和“暮掩门”,让诗句更具韵律感。

主题思想:

全诗通过梅花的描绘,隐喻了人生的短暂与岁月的无情,表达了对生命的珍惜与深思,结合自然景物,展现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清雅情怀。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1. 梅花:象征坚韧与高洁,代表着诗人对美好事物的向往。
  2. 流水:象征时间的流逝与悲伤。
  3. 黄昏:象征生命的终结与孤独。
  4. 烟雨:象征朦胧的记忆和情感的细腻。

文化内涵与象征意义:

梅花在中国文化中常象征着高洁、坚韧不拔的精神,流水则是时间流逝的象征,而黄昏和烟雨则反映了诗人对生命短暂的感慨。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一翦梅》的作者是哪个朝代的人?
    A. 唐代
    B. 宋代
    C. 明代
    D. 清代

  2. 诗中“老色频生玉镜尘”意指什么?
    A. 年轻的美丽
    B. 生命的短暂
    C. 衰老的无情
    D. 梅花的清香

  3. “春到一分,花瘦一分”表达了什么样的情感?
    A. 对春天的喜爱
    B. 对岁月流逝的感慨
    C. 对梅花的赞美
    D. 对生活的无奈

答案:

  1. B
  2. C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1. 李清照《如梦令》
  2. 苏轼《水调歌头》
  3. 陆游《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诗词对比:

  • 李清照《如梦令》:同样表达了对时光流逝的感慨,但更多的是对爱情的思念。
  • 陆游《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描绘了秋天的景象,融入个人情感与历史感。

粗略解读:

两者均反映了个人情感与自然景色的结合,展现了不同季节带来的心境转变与感悟。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1. 《宋代词人研究》
  2.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3. 《梅花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这些书籍可以帮助读者更深入地理解吴文英及其作品的文化背景和艺术魅力。

相关搜索

诗文: 相关结果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三字令 寄锦树 三字令 五九菊 三字令 花朝 三字令 闺情 三字令 春暮 三字令 贺寿泉兄新婚 三字令 雁字 三字令 三字令 重过燕山 三字令 自题履错集赠李青衫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鞗革 花甜蜜嘴 背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同闬 见利思义 唱主角 刀字旁的字 毋字旁的字 早作夜息 乙字旁的字 鬼字旁的字 收拾余烬,背城借一 局力 孤云野鹤 走字旁的字 瑟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声朔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