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好书
霜天晓角·题胭脂岭陶氏门

《霜天晓角·题胭脂岭陶氏门》

时间: 2025-05-02 07:49:03

诗句

烟林褪叶。

红藉游人屟。

十里秋声松路,岚云重、翠涛涉。

伫立。

闲素箑。

画屏萝嶂叠。

明月双成归去,天风里、凤笙浃。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07:49:03

原文展示:

霜天晓角·题胭脂岭陶氏门
作者: 吴文英 〔宋代〕

烟林褪叶。红藉游人屟。
十里秋声松路,岚云重翠涛涉。
伫立。闲素箑。画屏萝嶂叠。
明月双成归去,天风里凤笙浃。

白话文翻译:

在霜天的清晨,林中烟雾散去,树叶已然褪落。游人踏着红色的鞋子在林间漫步。十里松路上,秋天的声音回荡,云雾重叠,翠绿的山涛轻轻荡漾。我站在那里,悠然自得,手中持着素雅的箑子,眼前的画屏上,藤蔓和山峦重重叠叠。明亮的月光照耀着归路,天风中传来凤笙的悠扬乐声。

注释:

  • 霜天: 霜降的天,清冷的早晨。
  • 晓角: 清晨的号角,喻指晨曦的开始。
  • 游人屟: 游人穿着红色的鞋子。
  • 秋声松路: 秋天的声音在松林的小路上飘荡。
  • 岚云重翠涛涉: 云雾与翠绿的山波交叠。
  • 闲素箑: 悠闲地持着简单的箑子,象征着清雅的生活。
  • 画屏萝嶂叠: 画面上藤蔓和高山重重叠叠。
  • 明月双成归去: 在明亮的月光下,一同归去。
  • 凤笙浃: 天风中传来如凤鸣般的笙声。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吴文英,字文英,号梅溪,宋代词人,生平不详,作品多描写山水田园之美,风格清新隽永。吴文英的词常以细腻的情感和优雅的意境著称。

创作背景:
《霜天晓角·题胭脂岭陶氏门》写于秋冬之际,表达了诗人在自然美景中所感受到的闲适与宁静。诗中展现了对自然的深刻感悟与对生活的热爱。

诗歌鉴赏:

吴文英的《霜天晓角·题胭脂岭陶氏门》是一首描绘秋冬之际自然景色的词作,字里行间流露出淡淡的清幽与宁静之美。开篇“烟林褪叶”,描绘出初冬时节,林中烟雾逐渐消散,树叶纷纷落下的情景,给人一种静谧的感觉。随着词句的推进,游人穿着红色鞋子在这秋意渐浓的景致中游荡,呈现出一种生动的画面。

“十里秋声松路,岚云重翠涛涉”,描绘出秋天的声音在松林间回荡,岚云与翠涛交织的景象,展现了自然的壮美和诗人心中的惬意。接下来的“伫立。闲素箑”,则将诗人的情绪进一步深化,表现出一种闲适的状态,手中持着素雅的箑子,仿佛是在享受这份静谧。

“明月双成归去,天风里凤笙浃”结尾处,明亮的月光映照着归路,天风中飘荡着如凤鸣般的笙声,给整首词增添了一抹温馨的音符。整首词以自然景色为背景,融入了诗人的情感与思考,展现出一种人景合一的和谐美。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烟林褪叶: 描述秋冬时节,林中烟雾散去,树叶落下,营造出一种宁静的氛围。
  2. 红藉游人屟: 游人穿着红鞋,增添了活泼的色彩,形成鲜明的对比。
  3. 十里秋声松路: 通过声音来描绘环境,营造出深秋的氛围。
  4. 岚云重翠涛涉: 云雾与山水相互交融,体现自然的壮美。
  5. 伫立。闲素箑: 诗人静静地站立,手持素雅的箑子,表现出一种悠闲自得的心情。
  6. 画屏萝嶂叠: 画面中的藤蔓和高山重叠,展现出一幅美丽的自然画卷。
  7. 明月双成归去: 明亮的月光照耀归路,给人以希望和温暖。
  8. 天风里凤笙浃: 风中传来的笙声如凤鸣般悦耳,增添了诗的意境。

修辞手法:

  • 比喻: “凤笙”比喻音乐的悠扬,生动形象。
  • 对仗: “明月双成归去,天风里凤笙浃”中,前后的意象相互呼应,形成和谐的节奏。
  • 意象: 通过自然景色的描绘,表现诗人对生活的热爱与感悟。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与对生活的享受,传递出一种淡泊宁静的生活态度,体现了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理念。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烟林: 代表着秋冬的宁静与清新。
  • 红藉: 象征着生命的活泼与热情。
  • 秋声: 表达自然的变化与季节的流转。
  • 明月: 象征希望与归宿感。
  • 凤笙: 代表音乐的美好,增添了诗的韵律感。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烟林褪叶”中的“烟林”主要指什么?
    A. 繁茂的树林
    B. 幽静的林中雾气
    C. 绿意盎然的森林

  2. 词中提到的“红藉游人屟”暗示了什么?
    A. 游人的身份
    B. 游人的服饰
    C. 游人的心情

  3. “明月双成归去”中“明月”象征什么?
    A. 生活的烦恼
    B. 归宿与希望
    C. 自然的美丽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清照的《如梦令》:同样描写自然与情感的作品,展现出细腻的情感。
  • 秦观的《踏莎行》:通过秋天的景色表达对恋爱的思念。

诗词对比:
与同样描写自然之美的苏轼《水调歌头》进行对比,吴文英的词更注重细腻的情感描绘,苏轼则展现了更为宏大的气势与思考。两者在风格上各具特色,展现了不同的艺术追求。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词三百首》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 《吴文英词研究》

相关搜索

诗文: 相关结果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野菊 田妇 石其人 邯郸道上 题窦晼画晼 其二 题窦晼画晼 其一 送少师卫公致政还曲沃 出关门百里宿沙河站 张东山少司寇宅观弈 夏夜怀玉溪旧隐寄张灵璧四辅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包含训的成语 瞋毒 应图受箓 瓦缶雷鸣 包含鬓的成语 蒸骨验尸 一了千明 谈议风生 遗捐 雨开头的成语 包含穿的成语 頁字旁的字 倒八字的字 禾字旁的字 士字旁的字 力所不及 打剌酥 元亨利贞 示字旁的字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