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2 07:49:03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07:49:03
霜天晓角·题胭脂岭陶氏门
作者: 吴文英 〔宋代〕
烟林褪叶。红藉游人屟。
十里秋声松路,岚云重翠涛涉。
伫立。闲素箑。画屏萝嶂叠。
明月双成归去,天风里凤笙浃。
在霜天的清晨,林中烟雾散去,树叶已然褪落。游人踏着红色的鞋子在林间漫步。十里松路上,秋天的声音回荡,云雾重叠,翠绿的山涛轻轻荡漾。我站在那里,悠然自得,手中持着素雅的箑子,眼前的画屏上,藤蔓和山峦重重叠叠。明亮的月光照耀着归路,天风中传来凤笙的悠扬乐声。
作者介绍:
吴文英,字文英,号梅溪,宋代词人,生平不详,作品多描写山水田园之美,风格清新隽永。吴文英的词常以细腻的情感和优雅的意境著称。
创作背景:
《霜天晓角·题胭脂岭陶氏门》写于秋冬之际,表达了诗人在自然美景中所感受到的闲适与宁静。诗中展现了对自然的深刻感悟与对生活的热爱。
吴文英的《霜天晓角·题胭脂岭陶氏门》是一首描绘秋冬之际自然景色的词作,字里行间流露出淡淡的清幽与宁静之美。开篇“烟林褪叶”,描绘出初冬时节,林中烟雾逐渐消散,树叶纷纷落下的情景,给人一种静谧的感觉。随着词句的推进,游人穿着红色鞋子在这秋意渐浓的景致中游荡,呈现出一种生动的画面。
“十里秋声松路,岚云重翠涛涉”,描绘出秋天的声音在松林间回荡,岚云与翠涛交织的景象,展现了自然的壮美和诗人心中的惬意。接下来的“伫立。闲素箑”,则将诗人的情绪进一步深化,表现出一种闲适的状态,手中持着素雅的箑子,仿佛是在享受这份静谧。
“明月双成归去,天风里凤笙浃”结尾处,明亮的月光映照着归路,天风中飘荡着如凤鸣般的笙声,给整首词增添了一抹温馨的音符。整首词以自然景色为背景,融入了诗人的情感与思考,展现出一种人景合一的和谐美。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与对生活的享受,传递出一种淡泊宁静的生活态度,体现了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理念。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烟林褪叶”中的“烟林”主要指什么?
A. 繁茂的树林
B. 幽静的林中雾气
C. 绿意盎然的森林
词中提到的“红藉游人屟”暗示了什么?
A. 游人的身份
B. 游人的服饰
C. 游人的心情
“明月双成归去”中“明月”象征什么?
A. 生活的烦恼
B. 归宿与希望
C. 自然的美丽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与同样描写自然之美的苏轼《水调歌头》进行对比,吴文英的词更注重细腻的情感描绘,苏轼则展现了更为宏大的气势与思考。两者在风格上各具特色,展现了不同的艺术追求。
推荐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