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7 16:03:36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7 16:03:36
孤村临野渡,轻烟罥前渚。
借问往来人,孰是停桡处。
在一处偏僻的村庄旁边,有一条浅浅的河流,轻烟笼罩着河岸的沙洲。我向往来的人询问,谁知道船只停靠的地方在哪里呢?
这首诗虽然没有直接引用特定的古典典故,但它体现了明代文人对自然景观的细腻观察与感受,反映了当时人们对乡村生活的向往与对自然的热爱。
黎邦璘(?-约1550年),明代诗人,字子昂,号白岩,晚号湖海散人,出生于江西。他以诗词著称,风格清新自然,善于描写山水田园,作品多流露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人世的感悟。
《咏从化景三首》是黎邦璘在游历从化时创作的,表现了他对当地自然景观的赞美与感慨。此时的明代,文人逐渐回归自然,追求心灵的自由与宁静,诗中展现了这一时代的生活情趣与审美追求。
这首诗以简练的语言描绘了偏僻村庄的自然景色,展现出一种宁静而又深远的意境。开头“孤村临野渡”便勾勒出一幅静谧的乡村图画,村庄与渡口相依,形成了一种和谐的自然关系。接下来“轻烟罥前渚”,则通过“轻烟”这一意象,增添了朦胧的气氛,使整个画面更显得神秘而悠远,仿佛置身于世外桃源。
“借问往来人”一句,体现了诗人对生活的思考与对人际关系的关注,向路过的人询问船只的停靠之处,反映出一种渴望交流的情感。最后一句“孰是停桡处”则将整个场景进一步深化,诗人既在探寻物理上的位置,也在探讨心灵的归宿。
整首诗在描绘乡村景色的同时,流露出对宁静生活的向往,传达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体现了明代文人对田园生活的追求。诗中的意象与情感交织,使得这首诗既有视觉的美感,也有心灵的共鸣。
整首诗展现了对自然景色的细腻观察与深刻感受,表达了诗人对宁静乡村生活的向往与对归宿的思考,体现了明代文人回归自然的生活哲学。
诗中的“孤村”指的是:
A. 一个繁华的城市
B. 偏僻的村庄
C. 大海边的渔村
“轻烟罥前渚”中的“轻烟”主要表现了:
A. 烟火的热闹
B. 朦胧的氛围
C. 明亮的阳光
诗人向谁询问停桡处?
A. 朋友
B. 往来的人
C. 自己
与王维的《鹿柴》相比,两首诗都展现了对自然的热爱与追求,但王维的诗中更多的是对自然景色的赞美,而黎邦璘则更强调人与自然之间的互动与思考。王维的诗情更趋向于哲理性的沉思,而黎邦璘则在细腻的描写中流露出对生活的真实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