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7 23:01:08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7 23:01:08
《九月十日同尤延之观净慈新殿》
作者:杨万里
昨雨败重九,谓并败此行。
云师出小谲,垂晓偷放晴。
初愁落君后,我反先出城。
伫立已小倦,喜闻马来声。
南山有新观,大殿初落成。
入门山脊动,仰目天心横。
柱起龙活立,檐飞鹏怒升。
影入西湖中,失尽千峰棱。
天竺拉灵隐,骏奔总来庭。
老禅定何巧,幻此壮玉京。
书生茅三间,饥眠方曲肱。
昨天下了一场雨,重阳节的庆祝活动也因此受到了影响,我觉得这次出行也无法顺利进行。天上的云彩似乎在捉弄我们,清晨时分悄悄放晴。起初我为你的离去而感到忧虑,却发现我反而比你早出了城。待我站立已感到些许疲倦,却又听到了马蹄声的传来。
南山上有了一座新观,宏伟的大殿刚刚落成。走进门口,山脊微微动摇,仰望天空,心中感到无比震撼。柱子像龙一样生动挺立,屋檐似飞翔的鹏鸟愤怒升空。影子投射入西湖之中,失去了千峰的轮廓。
天竺寺与灵隐寺都在,骏马奔跑总是来到这里。老禅定的技艺何等高超,幻化出这壮丽的玉京。书生在茅屋中饥肠辘辘,蜷曲着手臂入睡。
作者介绍:
杨万里(1127年-1206年),字廷秀,号诚斋,南宋著名的诗人和文学家。他以山水田园诗著称,作品清新自然,富有生活气息,常常关注自然景色与人情世态。
创作背景:
这首诗写于南宋时期,当时社会动荡,诗人通过描绘新建的寺庙以及自然景色,表达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现状的思考。诗中融合了个人情感与自然景观,展示了诗人对寺庙的敬仰。
杨万里的《九月十日同尤延之观净慈新殿》是一首生动地描绘了秋日游览新建寺庙的诗作。在诗中,诗人以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自然与人文的和谐。开篇以“昨雨败重九”引入,展现出重阳节的雨水影响,情绪初显忧虑,但随即转为“喜闻马来声”,显示出一种期待与兴奋的心情。诗人通过对南山新观的描写,展现出新殿的宏伟与气势,柱子如龙、檐角如鹏,极富想象力和生动感,体现出艺术的夸张与美的追求。
整首诗在意象的运用上极为丰富,西湖的影子、天竺寺与灵隐寺的并列,构成了一个美丽的画面。结尾处,诗人用“书生茅三间,饥眠方曲肱”来结束,形成了对比,既体现了文人对理想境界的追求,又暗示了生活的艰辛。杨万里在这首诗中成功地融合了自然景观与人文情感,使得诗歌具有了更深的意蕴与哲理。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观与人文气息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新建寺庙的赞美,反映了他对生活的思考与感悟。情感基调在于对美好事物的向往与对生活的深刻理解。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重九”指的是哪个节日?
“柱起龙活立”中的“龙”用来比喻什么?
诗中的“书生茅三间”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