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2 13:56:15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13:56:15
听尽钟鱼半月声,浪传移住竟何曾。
莫教少欠丛林债,更作今宵旦过僧。
听到钟声和鱼鸣,已经过去半个月的时间,浪潮传来又带走的到底是什么呢?不要让自己在丛林中留下任何欠债,更要趁今夜早晨时分去拜访僧人。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此诗虽无明显的典故,但“丛林”常被用来比喻复杂的社会关系和人际交往,暗指在世俗生活中所需面对的纷繁与负担。
作者介绍: 杨万里(1127年-1206年),字廷秀,号阮亭,南宋著名诗人,文学家,因其诗风清新自然,擅长描写山水,是“江南诗派”的代表人物之一。
创作背景: 该诗作于南宋时期,诗人身处动荡的历史背景中,个人的情感被世俗的烦扰所困扰,故在诗中表达出对宁静生活的向往。
《寓仙林寺待班戏题》是一首富有哲理的诗,诗人在描绘环境的同时,表达了对人生的深思与感悟。首句“听尽钟鱼半月声”,通过钟声与鱼鸣的结合,营造出一种宁静而又悠远的意境,暗示时间的流逝与生命的无常。接下来的“浪传移住竟何曾”,则引发了对时间的哲学思考,声音的传递让人意识到事物的变化与人生的短暂。诗人在这里提出一个深刻的问题:在这不断变化的世界中,究竟有多少东西是我们能够真正把握的?
接着,诗人以“莫教少欠丛林债”提醒自己和他人,不要在世俗生活中留下太多的负担与牵绊。这里的“丛林债”不仅是对物质生活的反思,更是对情感的告诫。最后一句“更作今宵旦过僧”,则表现出一种对未来的期许与渴望,希望能在清晨时分去拜访僧人,寻求内心的宁静与解脱。这一联结,不仅是对个人生活的思考,也是对社会关系的反思,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的深刻理解与对理想境界的追求。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时间流逝的感慨,以及对内心宁静的渴望,反映出诗人对生活的深刻思考与对理想境界的追求。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钟鱼”指的是?
“浪传移住”中的“浪”象征什么?
诗人希望在何时去拜访僧人?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与深刻的思考,引导读者在喧嚣的生活中寻找内心的平和,是一首值得品味与反复咀嚼的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