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07:40:18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07:40:18
莫向中原叹黍离,英雄生死系安危。
内庭忽下班师诏,绝漠全收大将旗。
父子一门甘仗节,山河千里竟分支。
孤臣尚有埋身地,二帝游魂更可悲。
不要在中原地区感叹稻谷的离散,英雄的生死关系到国家的安危。
内庭突然下达班师的命令,荒漠之地全都收回了大将的旗帜。
父子同在一门甘愿为国家效力,山河千里却已分裂成支。
孤臣尚且还有藏身之处,二位帝王的游魂更是令人悲伤。
高明,元代诗人,生活在元朝末年,彼时国家动荡不安,诗人通过诗歌表达对国家和历史的忧虑与思考。
《岳祠》创作于元代,正值国家分裂、战乱频繁的时期,诗人用此作表达对英雄和亡国之痛的深切感慨。
《岳祠》是一首充满悲壮情感的古诗,通过对历史与现实的反思,展现了诗人对国家安危的深切关怀。开篇以“莫向中原叹黍离”引入,直接点出国家动荡的背景,抒发了对英雄生死的忧虑。接着,诗中提及“内庭忽下班师诏”,这不仅是对军事命令的描述,更是对国家局势瞬息万变的感慨。诗人在描绘历史的同时,也引发读者对当下的思考,展现了对国家未来的深切关切。
接下来的“父子一门甘仗节”,展现了忠诚与志向的延续,而“山河千里竟分支”则揭示了国家分裂的悲惨现实,形成强烈的对比。最后两句“孤臣尚有埋身地,二帝游魂更可悲”更是将全诗情感推向高潮,表达了孤臣的无奈与二位帝王的悲剧命运,给人以深刻的历史警示与情感共鸣。
整首诗通过对历史的反思,表达了对国家命运的忧虑与对英烈忠诚的赞美,揭示了历史的悲剧感,促使人们铭记历史,思考国家的未来。
诗中提到的“班师”是什么意思?
“二帝游魂”中的“游魂”指的是?
诗的主题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