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10 09:16:39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10 09:16:39
作者: 牟巘 〔宋代〕
类型: 古诗词
山之天目,蔚苕嶢第一最佳泉石。见说老龙高卧处,正拥深深寒碧。独閟云扉,人思霖雨,未许无心出。苍崖赤子,而今谁为苏息。昨夜凉透西风,玉绳晚澹,喜见归鸿入。十二虚皇凝伫久,飞下陆离宸画。绣卣使名,洪枢衔位,催缀新班立。旗常婀娜,要陪沙路清跸。
在天目山上,蔚蓝的山川间,最美的泉石让人心醉。听说老龙高卧在此,正拥抱着那深邃的寒碧。独自关闭了云门,让人思念雨霖,似乎不愿心中无情出门。苍崖如赤子般纯真,现在又有谁能得到安息?昨夜的凉风透彻,月光下柔和的细绳,喜见归来的鸿雁飞入。十二个虚空的皇帝凝视已久,飞下来的宸宫画卷如梦幻般纷杂。绣制的酒器,权柄相衔,催促着新的班次建立。那旗帜常常婀娜多姿,似乎要伴随沙路的清明巡游。
这首《念奴娇·山之天目》通过对天目山的描写,展现了自然的美与内心的宁静。诗中,牟巘将山川的壮丽与人心的孤独结合,通过“老龙高卧”和“苍崖赤子”的对比,探讨了人与自然的关系。诗人似乎在感慨,在这浩瀚的自然面前,人的渺小与孤独。与此同时,诗中“昨夜凉透西风”的意象,带来了季节的更替与思绪的流转,象征着一种隐秘的情感变化。
诗的结尾处,提到“旗常婀娜,要陪沙路清跸”,表达了诗人对未来的期待与美好的向往。整体而言,诗歌通过细腻的描写,传递出一种对自然的崇敬和对生命的深思,体现了宋代诗人对情感和自然的深刻理解。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诗中使用了比喻(如“玉绳”比喻月光)、拟人(如“苍崖赤子”),以及对仗等修辞手法,增强了诗歌的韵律感和视觉冲击。
主题思想: 诗歌通过描绘天目山的自然美景,探讨了人与自然的关系,流露出诗人对生活与自然的深刻反思与向往,体现了宋代文人对山水的热爱。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老龙”是什么象征?
A. 人的情感
B. 自然的灵气
C. 历史人物
D. 诗人的朋友
“昨夜凉透西风”中的“西风”象征什么?
A. 温暖
B. 变化与流逝
C. 安静
D. 慷慨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牟巘与王维的山水诗都表现了对自然的热爱,但牟巘更强调人与自然的关系,而王维则往往融入个人情感与哲理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