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3 19:43:46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3 19:43:46
凤鸣洞
作者: 史唐卿 〔宋代〕
何年雷斧凿山裂,
千尺苍崖泻飞雪。
孤凤一去声不闻,
海水桑田几兴灭。
我知仙去仙当存,
时见真形坐岩穴。
青天半夜玉箫寒,
唤醒幽人弄明月。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孤独的仙人和他的栖息之地——凤鸣洞。诗中提到,曾经有雷声和斧声凿山开洞,形成了千尺的高崖,像飞雪般倾泻而下。孤独的凤鸟已经离去,声音再也听不见,海水和桑田也经历了无数兴衰。我知道,仙人虽然离去,但他的存在依然留存;偶尔可以看到他的真实身形在岩穴中坐着。夜深人静时,寒冷的玉箫声响起,唤醒了隐居的人,伴随着明月的光辉。
作者介绍:史唐卿,宋代诗人,生平事迹不详,作品多关注自然景物与隐逸生活,风格清新脱俗。
创作背景:此诗反映了作者对自然的敬畏与对隐士生活的向往,表达了对世事变迁的思考。
《凤鸣洞》是一首充满哲理与自然美的诗作。诗中以雷斧开山的壮阔场景引入,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绘,展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孤凤的意象,既是对隐士生活的寄托,也暗示了对理想境界的追求。诗人通过细腻的描写和丰富的意象,使读者感受到一种超脱尘世的幽静与宁静。
在诗的后半部分,诗人转向对仙人的思索,表达了对超然存在的向往。他认为,虽然仙人离开了,但他的精神依然存在。夜晚的玉箫声唤醒了隐者,象征着对内心深处的自我探索与觉醒。这种哲理的思考与自然的描绘相结合,使整首诗显得更加深邃而富有内涵。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描绘自然和对隐士的思考,表达了对生命、时间和精神存在的深刻理解,体现出一种超然的哲学思考和对理想生活的追求。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孤凤”象征什么?
A. 高洁与孤独
B. 热闹与繁华
C. 战争与冲突
D. 财富与权利
“海水桑田”出自于哪个典故?
A. 《庄子》
B. 《诗经》
C. 《红楼梦》
D. 《史记》
诗人对仙人的态度是?
A. 失望
B. 怀念与追求
C. 忽视
D. 讽刺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