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2 00:02:31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00:02:31
同徐学士咏笋
作者: 刘羲叟 〔唐代〕
徐徐出土非人种,
枝叶难投日月壶。
为是因缘生此地,
从他长养譬如无。
这首诗描绘了竹笋的生长过程,竹笋从地里缓缓冒出,并不是人所种植的。它的枝叶难以映射到日月的光辉中。或许是由于某种因缘,它才能在此地滋生,然而它的生长却仿佛是无根无由的。
刘羲叟,唐代诗人,字君平,号静斋,善于写诗,尤其擅长描写自然风光,诗风清新脱俗。其作品多反映自然景观,表现出一种淡泊明志的生活态度。
这首诗写于唐代,正值士人追求自然和闲适生活的时代背景。诗人通过描写竹笋的生长,表达了对自然的敬畏和对生命神秘性的思考。
刘羲叟的《同徐学士咏笋》通过竹笋的生长,展现了自然界的奥妙与生命的奇迹。诗的开头“徐徐出土非人种”,用“徐徐”二字形象地描绘了竹笋从土中缓缓冒出的过程,给人一种温和而又生动的感觉。这一描写不仅表现出竹笋的自然生长,也暗示了生命的自然法则,强调了自然与人类之间的和谐关系。
接下来的“枝叶难投日月壶”,则运用了比喻手法,形象地表达了竹笋的叶子难以映照在日月之下,暗示竹笋的低调和谦逊。这里,诗人将竹笋置于浩瀚的宇宙之中,显示出一种渺小与伟大的对比,突显出自然的广阔和生命的微小。
最后两句“为是因缘生此地,从他长养譬如无”,则进一步探讨了生命的起源。诗人认为竹笋的生长是因缘而生,似乎没有固定的根基,生长过程中的一切都充满了神秘感。这种对自然生命的感慨,反映了诗人对生命意义的深思,表达出一种哲学的思考。
整首诗意境深远,语言简练而富有哲理,体现了唐代士人对自然的敬仰和对生命的思考,给人以启迪与反思。
这首诗探讨了生命的自然和神秘,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诗人通过竹笋的生长,表达了对自然奥秘的敬畏与思考,反映了对生命意义的深刻理解。
这些意象共同构建了诗中自然与生命的和谐,体现了诗人对生命的敬畏和思考。
诗中“非人种”指的是什么?
A. 人工种植的植物
B. 自然生长的植物
C. 人类创造的物品
D. 无法生长的事物
“枝叶难投日月壶”的意思是:
A. 竹笋的叶子可以映照在日月之下
B. 竹笋的枝叶难以被阳光照射到
C. 竹笋的叶子不如其他植物美丽
D. 竹笋的生长与日月无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