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好书
题朱麋君舍人鉴成焦山酣睡图四首 其三

《题朱麋君舍人鉴成焦山酣睡图四首 其三》

时间: 2025-04-29 21:00:45

诗句

风凉睡美在江楼,隐隐山城见石头。

曾是昔年吟啸地,戈船军鼓满汀州。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9 21:00:45

原文展示:

题朱麋君舍人鉴成焦山酣睡图四首 其三
风凉睡美在江楼,隐隐山城见石头。
曾是昔年吟啸地,戈船军鼓满汀州。

白话文翻译:

在江楼上,凉风阵阵,睡意正浓,远处隐约可见山城的石头。这里曾是我昔日吟唱和啸叫的地方,往日的战船和军鼓在汀州的水面上回荡。

注释:

  • 江楼:指江边的楼阁。
  • 隐隐:形容模糊不清,远远可见。
  • 山城:指依山而建的城市或城镇。
  • 戈船:古代一种军用船只,通常用来进行水上作战。
  • 军鼓:军队行军时使用的鼓,象征战争。

典故解析:

  • 昔年吟啸:指诗人年轻时在此地吟诗作乐,表达了对往昔岁月的怀念。
  • 汀州:汀州为地名,指的是一片水域,古时常有军事活动。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张之洞(1837-1909),字孝达,号松隐,晚号闻雅,清末著名的政治家和学者。他在洋务运动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提倡学习西方先进技术,并注重教育。其诗风格多样,既有豪放之气,也有细腻之情。

创作背景:

本诗创作于张之洞对故乡的回忆与思考之际。在政治动荡的时代,诗人通过对昔日情景的描绘,反映了他对历史的感慨与对个人经历的反思。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江楼为背景,描绘了诗人酣睡时的宁静与自在,伴随着远处山城的模糊轮廓,构成了一幅静谧的画面。诗中通过“风凉”与“睡美”的结合,表现出一种悠闲自得的生活状态。接着,隐隐的山城与石头的描写又增添了几分神秘感,使得诗的意境更加丰富。诗人回忆往昔,提及“戈船军鼓”,不仅是个人经历的追忆,更是对历史的深思,体现出一种对时代变迁的无奈与感慨。整首诗在形式上简洁而意蕴深厚,展现了诗人内心的平和与对逝去岁月的惋惜。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风凉睡美在江楼:在江边的楼阁里,凉风送来,让人感觉酣睡格外美好。
    • 隐隐山城见石头:远远地隐约能见到山城的轮廓,似乎有石头的影子。
    • 曾是昔年吟啸地:这里曾经是我年轻时吟唱的地方,充满了青春的回忆。
    • 戈船军鼓满汀州:往日的戈船与军鼓声响彻汀州,映衬出历史的沧桑。
  • 修辞手法

    • 对仗:诗中“风凉”与“睡美”形成了和谐的对比,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意象:江楼、山城、戈船、军鼓等意象交织,营造出一种时空交错的感觉。
  • 主题思想: 诗歌通过对宁静环境的描绘与对往昔的追忆,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历史的反思。它不仅传达了个人情感,也映射出时代变迁带来的无奈与感伤。

意象分析:

  • 江楼:象征着高远与宁静,体现了诗人的思考与安逸。
  • 山城:代表着历史的延续与记忆的沉淀。
  • 戈船军鼓:象征着战争与动荡,反映了历史的变迁与个人的回忆。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风凉睡美在江楼”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 A. 忧伤
    • B. 安逸
    • C. 愤怒
  2. “隐隐山城见石头”中的“隐隐”一词有何作用?

    • A. 形容清晰
    • B. 形容模糊
    • C. 形容明亮
  3. 诗中提到的“戈船”主要指什么?

    • A. 渔船
    • B. 军用船只
    • C. 货船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静夜思》
  • 杜甫《春望》

诗词对比:

  • 李白与张之洞:李白的诗多描绘豪放与自由,而张之洞则更侧重于个人的回忆与感慨,展现出不同的时代背景与诗人风格。

参考资料:

  • 《清代诗词选》
  • 《张之洞文集》

相关查询

挽焦适道寺丞二首 其一 尝建茗二首 其一 何德器寄道州怪石 逮子作亭于官舍明清堂后种竹殆千竿余名其亭以留客取老杜竹深留客处之句因题二小诗云 其二 次曾宏甫赴光守留别二首韵 其二 次曾宏甫赴光守留别二首韵 其一 次曾宏甫见过二首韵 其一 次刘千岁喜折仲古见过二首韵 其二 次刘千岁喜折仲古见过二首韵 其一 次韵三首 其一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民献 题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肀字旁的字 气字旁的字 艰厄 辩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閠字旁的字 晷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东阳 山珍海错 推三挨四 包含屈的词语有哪些 猫哭耗子 万物唯人为贵 辎械 麦字旁的字 禁暴正乱 克字旁的字 髀枢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