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好书
秋夜

《秋夜》

时间: 2025-04-23 03:29:21

诗句

夜久无眠秋气清,烛花频剪欲三更。

铺床凉满梧桐月,月在梧桐缺处明。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3 03:29:21

诗词名称: 秋夜

作者: 朱淑真 〔宋代〕

类型: 古诗词

原文展示:

夜久无眠秋气清,
烛花频剪欲三更。
铺床凉满梧桐月,
月在梧桐缺处明。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秋夜,诗人辗转难眠,感受到秋夜的清冷。烛光下,诗人频频修剪烛花,似乎在等待三更时分的到来。床上已铺好凉爽的床单,梧桐树下的明月透过树叶的缝隙洒在床上,显得格外明亮。

注释:

  • 夜久无眠: 夜晚已经很久,无法入睡。
  • 秋气清: 秋天的气息清新而凉爽。
  • 烛花: 指烛光的形状,像花一样摇曳。
  • 三更: 夜间的三更,指的是午夜。
  • 铺床凉: 意思是床上已经铺好凉爽的床单。
  • 梧桐: 一种树,常用于诗中象征秋季。
  • 缺处明: 指梧桐树叶的缝隙中,月光显得明亮。

典故解析:

该诗没有直接引用特定的历史典故,但通过“梧桐月”这一意象,传达了秋天的孤寂与清冷,梧桐树在古诗词中常与思念、离别等情感相联系。

诗词背景:

  • 作者介绍: 朱淑真,字映雪,号清白,宋代女诗人,擅长词和诗,作品多描写女性内心情感和生活情景,具有独特的艺术风格。
  • 创作背景: 诗作产生于秋天,正值万物凋零之时,诗人可能因思念而无法入眠,写下这首表达孤独心情的诗。

诗歌鉴赏:

朱淑真的《秋夜》是一首充满秋意的诗作,诗中展现了诗人对秋天夜晚的细腻观察与深刻感受。开篇“夜久无眠秋气清”,直接点明了夜晚的宁静与清冷,营造出一种寂寥的氛围。紧接着“烛花频剪欲三更”,诗人虽无法入睡,却在烛光下忙碌,体现了她内心的孤独与无奈。到了“铺床凉满梧桐月”,诗人已为自己准备好了床铺,但凉意也似乎映衬了她心中的冷清。最后一句“月在梧桐缺处明”则将月光的明亮与树叶的缝隙结合,形成了一种独特的意象,表达了在孤独中渴望明亮与温暖的情感。整首诗通过简单的日常场景,传达了深厚的情感和对孤独的思考,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1. “夜久无眠秋气清”:夜晚漫长,诗人无法入睡,感受到秋天的清新气息。
    2. “烛花频剪欲三更”:在烛火下,诗人不断修剪烛花,仿佛在等待夜深。
    3. “铺床凉满梧桐月”:床上铺满了凉爽的床单,月光透过梧桐树洒落。
    4. “月在梧桐缺处明”:月光在梧桐树的缝隙中显得格外明亮。
  • 修辞手法:

    1. 对仗: “夜久无眠”与“秋气清”形成对仗,增强了韵律感。
    2. 意象: “烛花”、“梧桐月”等意象,营造出秋夜的氛围。
    3. 拟人: “烛花频剪”,让烛光有了生命,传达出诗人的情感。
  • 主题思想: 本诗通过描绘秋夜的孤独与清冷,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寂寞与思考,反映了对生活的感悟和对温暖的渴望。

意象分析:

  • : 象征着孤独和思考的时刻。
  • 秋气: 代表着季节的变迁,暗示生命的无常。
  • 烛花: 代表照亮与温暖,也象征着对时间的把握。
  • 梧桐月: 传达思念与希望,象征着秋夜的宁静与美好。

互动学习:

  •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三更”指的是哪个时间段?
      • A. 凌晨
      • B. 晚上
      • C. 中午
    2. 诗人为什么“夜久无眠”?
      • A. 因为太热
      • B. 因为思念
      • C. 因为喝了茶

答案: 1. A 2.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的《静夜思》
    • 杜甫的《月夜忆舍弟》
  • 诗词对比:

    • 李白的《静夜思》同样描写了夜晚和思念,但更多的是对故乡的思念,而朱淑真的《秋夜》则是对孤独感的表达。两者在情感基调上有所不同,前者更为悠远,后者则更显细腻。

参考资料:

  • 《宋词三百首》
  • 《古诗词鉴赏入门》
  • 《中国古代诗歌史》

相关搜索

词: 相关结果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读书四首 读书四首 送绍兴帅汤相得请洞霄归括苍二首 其一 雪中登王正中书阁 食淮白鱼二首 题双岩堂 空公长老一出即住雪峰书来以建茗为寄长句奉 海棠洞 程吉老抚干以英石见遗层叠可爱报之以此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包含卦的词语有哪些 酸风 勒马悬崖 文房四物 饮弹而亡 青字旁的字 是结尾的成语 笙歌鼎沸 水字旁的字 爱昵 望苑 老字号 穴宝盖的字 查收 包含巾的词语有哪些 鼓字旁的字 痛心绝气 又字旁的字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