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07:05:4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07:05:44
作者: 杨万里 〔宋代〕
只见春晴道是晴,不知半夜嫩寒生。
疾风吹落林间雨,细雨还成大雨声。
这首诗写的是春天的天气,虽然白天看似晴朗,但半夜却悄然降温,带来了寒意。狂风把雨点打落在树间,细细的雨声又仿佛变成了倾盆大雨的声音。
此诗没有明显的典故引用,但通过描绘春季的气候变化,反映出自然的不可预测性和人对天气的感知差异。
作者介绍: 杨万里(1127-1206),字廷秀,号诚斋,南宋诗人,擅长山水田园诗,作品风格清新自然,情感真挚。他的诗歌常以细腻的观察和生动的描写著称。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南宋时期,正值春天,作者通过描写春季的天气变化,表达了对自然的细致观察和对生活的感悟。
杨万里的《二月一日雨寒五首》以生动的细节描绘了春天的气候变化,传达出一种淡淡的忧虑和对自然的敬畏之情。诗的开头两句“只见春晴道是晴,不知半夜嫩寒生”通过对比,展示了表象与真实之间的差距。白天的阳光明媚让人误以为春天已然到来,但实际上寒意仍在蔓延,暗示着春天的脆弱与无常。接下来的“疾风吹落林间雨,细雨还成大雨声”则描绘了风雨交加的景象,细雨在风中变得急促,似乎在诉说着春天的复杂情感。整首诗在结构上简洁明了,情感真挚,展现了杨万里作为诗人的敏感和细腻。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诗歌通过对春天气候的细致描绘,反映了自然界的复杂与变幻,表达了诗人对春天的热爱与对气候变化的思考。
诗中“只见春晴道是晴”这句表达了什么?
A) 天气晴朗
B) 表象与真实的对比
C) 诗人的感受
“半夜嫩寒生”中的“嫩寒”指的是什么?
A) 春天的温暖
B) 轻微的寒意
C) 暴风雪
诗中使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A) 隐喻
B) 拟人
C) 夸张
与李白的《月下独酌》相比,杨万里的诗更侧重于对春天自然变化的细致观察,而李白则通过描绘月夜抒发个人情感。两者都展示了自然与情感的交融,但风格和主题各有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