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好书
发孔镇晨炊漆桥道中纪行十首

《发孔镇晨炊漆桥道中纪行十首》

时间: 2025-05-06 02:01:02

诗句

行穿诘曲更崔嵬,野店柴门半未开。

皂荚树阴黄草屋,隔篱犬吠出头来。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6 02:01:02

原文展示:

行穿诘曲更崔嵬,
野店柴门半未开。
皂荚树阴黄草屋,
隔篱犬吠出头来。

白话文翻译:

走在曲折的山路上,
野外小店的柴门半开着。
皂荚树的阴影下是黄草屋,
篱笆外有狗探出头来吠叫。

注释:

  • 行穿:行走通过。
  • 诘曲:曲折的道路。
  • 崔嵬:高耸、陡峭的样子。
  • 野店:乡村的小店。
  • 柴门:用柴木做的门。
  • 皂荚树:一种植物,阴影较大。
  • 草屋:用草盖成的房屋,简陋的居住处。
  • 隔篱:通过篱笆隔开。
  • 犬吠:狗叫声。

典故解析:

此诗并未涉及明确的历史典故,但通过描绘乡间的景象,反映出当时农民生活的朴素与宁静。诗中提到的“皂荚树”和“草屋”都带有浓厚的乡村气息,体现了自然与人生活的和谐。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杨万里,字廷秀,号诚斋,南宋著名诗人,擅长描写自然风光及人情世态。他的作品多以清新、自然著称,反映了对生活的热爱和对自然的观察。

创作背景:此诗写于南宋时期,那时社会动荡,农民生活艰辛。诗人在游历乡间的过程中,观察到的自然与人文景象,激发了他的创作灵感,表现了对乡村生活的思考与赞美。

诗歌鉴赏:

《发孔镇晨炊漆桥道中纪行十首》中的这首诗,通过生动的描绘展现了乡间晨曦中的宁静与和谐,给人以清新之感。首句“行穿诘曲更崔嵬”便已将读者带入那曲折的山路,体现出高低起伏的地势,暗示着行旅的艰辛与美好。接着,诗人描绘了一个半开柴门的野店,营造出一种朴素而温暖的场景,这里的“柴门”不仅是物理空间的描述,同时也是一种生活的象征,代表着乡村的淳朴与宁静。

“皂荚树阴黄草屋”则通过自然意象,展现出一幅温馨的乡村画面,树木的阴影为简陋的草屋提供了遮蔽,表现出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而最后一句“隔篱犬吠出头来”则为整首诗增添了生动的气息,狗的吠叫声使得这幅宁静的画面更具生活气息,似乎在告诉路人,尽管身处乡村,但生活依然充满活力。

整首诗在细腻的观察和简洁的语言中流露出诗人对乡村生活的热爱,令人感受到一种淡淡的乡愁与自然的美好。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行穿诘曲更崔嵬:描述旅行的艰辛,曲折的道路和高耸的山峦。表现了自然环境的复杂。
  • 野店柴门半未开:描绘乡间小店的朴素,柴门半开,给人一种温暖亲切的感觉。
  • 皂荚树阴黄草屋:以自然意象展现生活的简单与和谐。
  • 隔篱犬吠出头来:狗的叫声增添了生活的气息,使得整幅画面更生动。

修辞手法

  • 比喻:将自然景物与人生活结合,体现人与自然的和谐。
  • 拟人:狗的吠叫似乎在与路人交流,增加了生活的趣味。

主题思想: 全诗通过描绘晨间的乡村景象,表现了对简单、纯朴乡村生活的赞美,表达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以及对田园生活的向往。

意象分析:

  • 皂荚树:象征着生命与自然的存在,树荫下的安静与阴凉。
  • 草屋:代表着乡村生活的简朴与朴素。
  • 犬吠:象征着乡村生活的真实与生动,体现出人们对自然生活的依赖。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行穿诘曲更崔嵬”主要描绘了什么?

    • A. 高耸的山峦
    • B. 曲折的道路
    • C. 乡村的宁静
    • D. 生活的艰辛
  2. 诗中提到的“皂荚树”象征什么?

    • A. 富贵
    • B. 自然生命
    • C. 乡村的贫瘠
    • D. 乡愁

答案

  1. B
  2.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苏轼《题西林壁》
  • 王安石《登飞来峰》

诗词对比

  • 苏轼《题西林壁》:同样描绘自然与人生哲理,强调人与自然的关系,但更侧重于对人生的感悟。
  • 王安石《登飞来峰》:同样展现了自然的壮丽,但更加强调追求理想。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杨万里集》
  • 《中国古代诗歌鉴赏》

相关搜索

词: 相关结果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送国棋王逢 自宣州赴官入京,路逢裴坦判官归宣州,因题赠 自遣 鸳鸯 闻蝉 边上闻笳三首 边上晚秋 重登科 街西长句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属丝言 巾字旁的字 千里之足 游心骋目 宽饶 天人相应 围繞 豕字旁的字 逻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亲上成亲 皿字底的字 酉字旁的字 怙才骄物 厄字旁的字 仰天而笑 轻视傲物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