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6 02:01:02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6 02:01:02
行穿诘曲更崔嵬,
野店柴门半未开。
皂荚树阴黄草屋,
隔篱犬吠出头来。
走在曲折的山路上,
野外小店的柴门半开着。
皂荚树的阴影下是黄草屋,
篱笆外有狗探出头来吠叫。
此诗并未涉及明确的历史典故,但通过描绘乡间的景象,反映出当时农民生活的朴素与宁静。诗中提到的“皂荚树”和“草屋”都带有浓厚的乡村气息,体现了自然与人生活的和谐。
作者介绍:杨万里,字廷秀,号诚斋,南宋著名诗人,擅长描写自然风光及人情世态。他的作品多以清新、自然著称,反映了对生活的热爱和对自然的观察。
创作背景:此诗写于南宋时期,那时社会动荡,农民生活艰辛。诗人在游历乡间的过程中,观察到的自然与人文景象,激发了他的创作灵感,表现了对乡村生活的思考与赞美。
《发孔镇晨炊漆桥道中纪行十首》中的这首诗,通过生动的描绘展现了乡间晨曦中的宁静与和谐,给人以清新之感。首句“行穿诘曲更崔嵬”便已将读者带入那曲折的山路,体现出高低起伏的地势,暗示着行旅的艰辛与美好。接着,诗人描绘了一个半开柴门的野店,营造出一种朴素而温暖的场景,这里的“柴门”不仅是物理空间的描述,同时也是一种生活的象征,代表着乡村的淳朴与宁静。
“皂荚树阴黄草屋”则通过自然意象,展现出一幅温馨的乡村画面,树木的阴影为简陋的草屋提供了遮蔽,表现出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而最后一句“隔篱犬吠出头来”则为整首诗增添了生动的气息,狗的吠叫声使得这幅宁静的画面更具生活气息,似乎在告诉路人,尽管身处乡村,但生活依然充满活力。
整首诗在细腻的观察和简洁的语言中流露出诗人对乡村生活的热爱,令人感受到一种淡淡的乡愁与自然的美好。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全诗通过描绘晨间的乡村景象,表现了对简单、纯朴乡村生活的赞美,表达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以及对田园生活的向往。
诗词测试:
诗中“行穿诘曲更崔嵬”主要描绘了什么?
诗中提到的“皂荚树”象征什么?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