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30 15:36:10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15:36:10
游海珠寺
何年栖觉树,此地傲沧波。
三悟超空界,群生溺爱河。
石龙馀赞叹,瑶岛谩经过。
何似心珠妙,圆明照大罗。
这棵觉树是什么时候栖息在这里的呢?在这里傲然挺立于波涛之中。三次领悟超越空界,众生却沉溺于爱的河流。石龙仍然在赞叹,瑶岛也只是随意经过。何必与心中的珍珠相比,圆明的光辉照耀着大罗天。
梁绍裘,明代诗人,生平不详,但在诗歌创作上有着独特的风格,擅长描绘自然景观与人生哲理。
《游海珠寺》创作于梁绍裘游览海珠寺期间,寺庙的环境和佛教思想对他的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通过对自然的描写,表达了对人生命理的思考。
《游海珠寺》是一首以游寺为背景,融入了深厚哲理的诗作。诗中通过描绘自然景观,表达了诗人对生命、智慧和情感的感悟。开头的“何年栖觉树”引发读者对时间的思考,暗示了自然与人类的关系。接下来的“傲沧波”则展示了自然的壮丽与坚定。
诗中“群生溺爱河”体现了人们在情感上的挣扎,反映了人类普遍的迷惘与追求。对比之下,石龙的赞叹与瑶岛的经过则象征着一种超然的态度,强调了对世俗的超脱。结尾处的“何似心珠妙”则是对内心智慧的推崇,使得整首诗在思考与感悟中达到高潮。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自然景观的描写,深入探讨了人类情感与智慧的关系,展现了梁绍裘独特的哲理思辨与艺术魅力。
整首诗探讨了人类在追求智慧与情感纠葛中的矛盾,表达了对内心智慧的珍视与对世俗纷扰的超脱,体现了诗人对生命意义的深刻思考。
诗中提到的“觉树”象征什么?
A. 时间
B. 智慧
C. 情感
D. 自然
“群生溺爱河”表达了怎样的情感状态?
A. 幸福
B. 迷失
C. 超脱
D. 智慧
诗的最后一句强调了什么?
A. 物质
B. 音乐
C. 内心智慧
D. 自然景观
与王维的《鹿柴》相比较,两首诗都强调自然景观与内心的哲理思考,但王维更多地表现出一种超然与宁静,而梁绍裘则融合了对情感的反思与哲学的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