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2 07:54:48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07:54:48
除夕
作者: 洪适 〔宋代〕
岁尽春虽浅,更长夜亦阑。
枕边鸡送晓,窗外雁冲寒。
学圃心常在,筹边力所难。
老来惊节序,那复问椒盘。
这首诗描绘了除夕的情景。虽然春天已经接近尾声,但夜晚依然漫长。床头的鸡鸣声传来,预示着黎明的到来,而窗外的雁阵则向寒冷的北方飞去。尽管心中仍挂念着曾经的学业,但如今的力量却难以支撑这样的追求。年纪渐长,面对时光流逝,已不再询问关于新年的美好祝愿。
“椒盘”指的是节日时常用的美食,尤其是指饺子等象征团圆和吉祥的食物。在中国传统中,除夕是辞旧迎新的重要时刻,家庭团聚,享受丰盛的年夜饭。
洪适(约1050-1120),字惟仁,号韵斋,南宋时期著名的诗人。他的诗风清新自然,常以生活中的细节入诗,表现出对人生的深刻思考。
“除夕”这首诗写于岁末时分,反映了诗人对时间流逝的感慨以及对过往理想的追忆。在岁末的寒冷中,诗人既感受到节日的气氛,又流露出对人生无常的深思。
这首诗通过四个句子描绘了除夕夜的情景,展现了诗人对时间流逝的感慨与人生困境的思考。开篇的“岁尽春虽浅,更长夜亦阑”,以对比的手法,表达了年末时春天的气息虽已显现,但漫长的夜晚仍在继续,暗示着人生的无常和时间的流逝。接着“枕边鸡送晓,窗外雁冲寒”,使用了生活中的细节,鸡鸣代表着新的一天即将来临,而飞雁则象征着寒冷的北方,带出一种孤寂与思乡之情。后两句“学圃心常在,筹边力所难”则反映了诗人对曾经理想的追求与现实的无奈,尽管心中仍有理想,但力不从心的感叹让人感到无奈与失落。最后一句“老来惊节序,那复问椒盘”则是对年华流逝的无奈,似乎对新年的庆祝失去了热情,这也为整首诗增添了一种淡淡的哀愁。
整首诗的中心思想是对时间流逝的感慨和对人生理想的追忆,表现了诗人面对现实的无奈与对节日的淡淡哀愁。
“岁尽春虽浅”中的“浅”字意思是什么?
A. 深
B. 浅薄
C. 短暂
D. 稀少
诗中提到的“椒盘”指的是什么?
A. 食物
B. 饮料
C. 器皿
D. 花卉
诗人对于新年的感受是什么?
A. 热情
B. 失落
C. 兴奋
D. 无所谓
答案: 1. C 2. A 3. B
以上内容希望能帮助您更好地理解并欣赏《除夕》这首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