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好书
建康六感·梁

《建康六感·梁》

时间: 2025-05-03 18:57:33

诗句

开图属英睿,失国由昏懦。

斯人异前修,拨乱旋致乱。

轻刑下益肆,厚爵臣弥叛。

聪明驰万机,精苦徒宵旰。

凤冕敬方袍,鸾旗游彼岸。

悠然弃从怀,临机复难断。

那知千佛力,不纾一寇难。

酒色覆商周,神仙荡秦汉。

趋亡固多轨,荒迷卒同贯。

微圣常鲜终,抚岫三慨叹。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3 18:57:33

原文展示:

建康六感·梁 开图属英睿,失国由昏懦。 斯人异前修,拨乱旋致乱。 轻刑下益肆,厚爵臣弥叛。 聪明驰万机,精苦徒宵旰。 凤冕敬方袍,鸾旗游彼岸。 悠然弃从怀,临机复难断。 那知千佛力,不纾一寇难。 酒色覆商周,神仙荡秦汉。 趋亡固多轨,荒迷卒同贯。 微圣常鲜终,抚岫三慨叹。

白话文翻译:

打开历史图卷,英明睿智的君主,因昏庸懦弱而失国。 这样的人与前贤不同,平乱之后又引发混乱。 轻刑使得下面更加放肆,厚赏导致臣子更加叛逆。 聪明才智处理万机,却只是辛苦地日夜操劳。 凤冠敬仰方袍,鸾旗游向彼岸。 悠然放弃从前的怀抱,临机又难以决断。 哪里知道千佛之力,也解不了一寇之难。 酒色倾覆了商周,神仙动荡了秦汉。 走向灭亡固然有多条道路,荒迷最终都归于同一结局。 微小的圣人常常没有好结局,抚摸山石三次慨叹。

注释:

字词注释:

  • 开图:打开历史图卷,指回顾历史。
  • 英睿:英明睿智。
  • 昏懦:昏庸懦弱。
  • 斯人:这样的人。
  • 前修:前贤。
  • 拨乱:平定乱世。
  • 旋致乱:随即又引发混乱。
  • 轻刑:轻视刑罚。
  • 益肆:更加放肆。
  • 厚爵:厚赏爵位。
  • 弥叛:更加叛逆。
  • 聪明:聪明才智。
  • 驰万机:处理万机事务。
  • 精苦:辛苦。
  • 宵旰:日夜操劳。
  • 凤冕:凤冠,指君主。
  • 敬方袍:敬仰方袍,指敬仰佛教。
  • 鸾旗:鸾旗,指君主的旗帜。
  • 游彼岸:游向彼岸,指追求佛教的境界。
  • 悠然:悠然自得。
  • 弃从怀:放弃从前的怀抱。
  • 临机:临机应变。
  • 难断:难以决断。
  • 千佛力:千佛之力。
  • 不纾:不解。
  • 一寇难:一寇之难。
  • 酒色:酒色之乐。
  • 覆商周:倾覆了商周。
  • 神仙:神仙之说。
  • 荡秦汉:动荡了秦汉。
  • 趋亡:走向灭亡。
  • 固多轨:固然有多条道路。
  • 荒迷:荒迷无措。
  • 卒同贯:最终都归于同一结局。
  • 微圣:微小的圣人。
  • 常鲜终:常常没有好结局。
  • 抚岫:抚摸山石。
  • 三慨叹:三次慨叹。

典故解析:

  • 酒色覆商周:指商纣王和周幽王因沉溺酒色而亡国。
  • 神仙荡秦汉:指秦始皇和汉武帝追求神仙长生不老之术,导致国家动荡。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刘子翚(1101-1147),字彦冲,号屏山,宋代文学家、理学家。他的诗文多抒发忧国忧民之情,风格沉郁顿挫。此诗通过对梁朝历史的反思,表达了对国家兴衰的深刻感慨。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宋代,当时国家面临外患内忧,作者通过对梁朝历史的回顾,抒发对时局的忧虑和对国家命运的关切。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对梁朝历史的反思,揭示了国家兴衰的内在原因。诗中,“开图属英睿,失国由昏懦”一句,直接点明了英明君主因昏庸懦弱而失国的悲剧。接着,“斯人异前修,拨乱旋致乱”进一步指出,平定乱世后未能巩固成果,反而引发新的混乱。诗中还提到了轻刑厚爵导致的社会问题,以及君主聪明才智却徒劳无功的无奈。最后,通过对历史典故的引用,诗人表达了对国家命运的深刻忧虑和对历史教训的沉痛反思。整首诗情感深沉,语言凝练,充满了对国家兴衰的感慨和对历史教训的深刻认识。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开图属英睿,失国由昏懦”:开篇即指出英明君主因昏庸懦弱而失国,点明主题。
  2. “斯人异前修,拨乱旋致乱”:指出平定乱世后未能巩固成果,反而引发新的混乱。
  3. “轻刑下益肆,厚爵臣弥叛”:揭示轻刑厚爵导致的社会问题。
  4. “聪明驰万机,精苦徒宵旰”:描述君主聪明才智却徒劳无功的无奈。
  5. “凤冕敬方袍,鸾旗游彼岸”:比喻君主追求佛教境界,却难以决断。
  6. “悠然弃从怀,临机复难断”:表达君主放弃从前怀抱,临机难以决断的困境。
  7. “那知千佛力,不纾一寇难”:指出千佛之力也解不了一寇之难的现实。
  8. “酒色覆商周,神仙荡秦汉”:引用历史典故,表达对国家命运的忧虑。
  9. “趋亡固多轨,荒迷卒同贯”:指出走向灭亡有多条道路,最终都归于同一结局。
  10. “微圣常鲜终,抚岫三慨叹”:表达对微小圣人常常没有好结局的感慨。

修辞手法:

  • 比喻:如“凤冕敬方袍,鸾旗游彼岸”,用凤冠敬仰方袍、鸾旗游向彼岸比喻君主追求佛教境界。
  • 对仗:如“开图属英睿,失国由昏懦”,“轻刑下益肆,厚爵臣弥叛”,通过对仗增强了语言的节奏感和表达的力度。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梁朝历史的反思,揭示了国家兴衰的内在原因,表达了对国家命运的深刻忧虑和对历史教训的沉痛反思。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开图:历史图卷,象征回顾历史。
  • 英睿:英明睿智,象征理想的君主。
  • 昏懦:昏庸懦弱,象征失败的君主。
  • 拨乱:平定乱世,象征治理国家。
  • 轻刑、厚爵:象征治理国家的政策。
  • 聪明、精苦:象征君主的才智和辛劳。
  • 凤冕、鸾旗:象征君主的权威和追求。
  • 千佛力:象征宗教的力量。
  • 酒色、神仙:象征历史的教训。
  • 趋亡、荒迷:象征国家命运的无奈。
  • 微圣、抚岫:象征对历史教训的反思。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酒色覆商周”是指哪两位历史人物? A. 商纣王和周幽王 B. 秦始皇和汉武帝 C. 唐玄宗和杨贵妃 D. 宋徽宗和蔡京

  2. 诗中“那知千佛力,不纾一寇难”表达了什么意思? A. 宗教力量无法解决国家危机 B. 千佛之力可以解决一切难题 C. 国家危机需要宗教力量来解决 D. 千佛之力与国家危机无关

  3. 诗中“斯人异前修,拨乱旋致乱”是指什么? A. 前贤与后人的不同 B. 平定乱世后引发新的混乱 C. 前贤的智慧与后人的愚蠢 D. 平定乱世后国家安定

答案:

  1. A
  2. A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登高》:通过对历史的回顾,表达了对国家命运的忧虑。
  • 白居易《长恨歌》:通过对历史人物的描写,抒发了对国家兴衰的感慨。

诗词对比:

  • 刘子翚《建康六感·梁》与杜甫《登高》:两首诗都通过对历史的回顾,表达了对国家命运的忧虑。
  • 刘子翚《建康六感·梁》与白居易《长恨歌》:两首诗都通过对历史人物的描写,抒发了对国家兴衰的感慨。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选注》:收录了刘子翚的诗作,有助于深入了解其诗歌风格。
  • 《中国古代文学史》:详细介绍了中国古代文学的发展历程,有助于理解刘子翚诗歌的背景。
  • 《中国历史大辞典》:提供了丰富的历史资料,有助于理解诗中涉及的历史典故。

相关诗句

相关搜索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赞径坂使君柯山仲春讲席之盛 径坂左司使君惠和近诗为亲而喜合天理之公得性情之正复用韵以庆 其二 又和饶计使丹青阁韵 陪高计使柱史谢庾使刑郎登梅仙山丹青阁 其二 复用韵答高计使谢庾使 纪游一首呈高计使谢庾使 答高计使韵 再答 其三 再答 其一 谢高茶使遣饷头纲贡馀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廴旁的字有哪些?带廴的汉字大全 癶字旁的字 渟瀯 出人意表 同字旁的汉字解析_认识同字旁的字 极才 渝结尾的成语 户旁的字有哪些?带户的汉字大全 精奇古怪 鬥字旁的字 惊心悼胆 投杼之疑 包含饘的词语有哪些 十字旁的字 饵名钓禄 阳湖 干字旁的字 艹字旁的汉字有哪些_认识艹字旁的字 惊跇 门外万里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