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0 09:22:11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0 09:22:11
暝烟初破日,宿涨未归河。
花积重岩重,人闲春事多。
鸠呼声尚湿,市远路应讹。
浩叹催双鬓,临流照逝波。
傍晚的烟雾刚刚散去,太阳开始升起,河水因夜间的涨潮而尚未退去。
花朵在重重的岩石上堆积,人们悠闲地享受着春天的美好时光。
鸠鸟的叫声仍然带着湿气,远处的市场道路似乎也有些混乱。
我不禁叹息,白发越来越多,站在河边照见流逝的波涛。
本诗并未直接引用特定典故,但“鸠呼声尚湿”可联系到古代对鸟鸣的描绘,常用以象征春天的生机与活力。“临流照逝波”则可以理解为对人生流逝的感慨,常见于古代诗歌中。
作者介绍:释今无,明代诗人,以其清新自然的诗风和对自然景物的细腻描写著称。他的诗多描写山水田园,感慨人生。
创作背景:这首诗创作于春季,作者在郊游时,感受到春天的气息与自身年龄的感慨,结合自然环境,表达了对时光流逝的思考。
《春晴郊行 其一》是一首描绘春日郊游情景的诗,诗中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春天的美丽和生机。开头两句“暝烟初破日,宿涨未归河”描绘了清晨的宁静和河水未退的状态,给人一种清新而惬意的感觉。接下来的“花积重岩重”则展现了春天花繁叶茂的景象,暗示出春日的活力和丰盈。
而“人闲春事多”则引出了人们在这个季节中悠闲的生活状态,带有一种淡淡的生活哲学。在此基础上,“鸠呼声尚湿”不仅描绘了自然界的声音,也传达出一种春天特有的湿润氛围。随后提到的“市远路应讹”,则让人联想到春天的繁忙与喧闹,形成了对比。
最后两句“浩叹催双鬓,临流照逝波”让整首诗升华,作者在享受春光的同时,也感到时光的无情,白发的增多让人更加感慨人生的流逝。整首诗通过自然景物的细腻描写,反映出诗人对生命、时间的深刻思考,充满了生动的春日气息与人生哲理。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春日的自然景象表现出生命的活力与时光的流逝,诗人对生活的感慨与对自然的热爱交织在一起,传达出对人生的深刻思考。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暝烟初破日”中的“暝烟”指的是什么?
a) 夜晚的烟雾
b) 清晨的雾气
c) 夕阳的余晖
d) 秋天的霜气
诗中的“人闲春事多”表现了怎样的状态?
a) 繁忙
b) 悠闲
c) 忧伤
d) 紧张
诗的最后两句“浩叹催双鬓,临流照逝波”表达了什么情感?
a) 高兴
b) 感慨
c) 生气
d) 疲倦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