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21:03:0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21:03:04
蒲涧寺
作者: 刘克庄 〔宋代〕
齐人陈迹此流传,
班史苏诗岂必然。
故老皆言家即寺,
痴儿误入海求仙。
莫将刘项分羹鼎,
来涴巢由洗耳泉。
欲采菖蒲无觅处,
且随箫鼓乐新年。
在这里流传着齐国人的遗迹,
班固的史书和苏轼的诗歌并非一定要相互印证。
老人们都说这家就是那座寺,
而愚笨的孩子却误入海中去寻仙人。
不要将刘邦和项羽的名声混淆,
来这里洗耳泉旁的巢穴里。
想要采摘菖蒲却找不到地方,
不如随音乐欢庆新年。
刘克庄,字季和,号石泉,宋代著名的诗人和文人,因其诗风豪放、情感真挚而受到后人推崇。
该诗写于诗人游览蒲涧寺时,反映了他对历史和现实的思考,借古喻今,表达对人性和生活的感悟。
这首《蒲涧寺》诗中,刘克庄以简练的笔触描绘了历史和现实的交融,传达出对名利的淡然态度。开篇提及齐国的遗迹,引出历史的流传,展现出作者对往事的思考。诗中提到的班史与苏诗,象征着历史的记忆与文学的传承,表明诗人对文学的敬仰和探索。
接着,诗人通过故老的言辞,引出了对现实的反思,愚笨的孩子误入海求仙,暗示了人们在追求理想时的迷失与无奈。刘邦与项羽的争斗则是对权力的思考,诗人警示读者不要陷入名利的争夺,而要向往内心的宁静。
最后,诗人提到采菖蒲的无处可寻,结合新年的欢庆,给人以一种淡淡的忧伤与释然。整首诗通过对比历史与现实,表现出一种人生哲学,既有对古迹的怀念,也有对现实的反思,体现了诗人对生活的深刻理解与感悟。
诗中表达了对历史的思考与对现实的反思,强调了内心的宁静与对名利的超脱。通过历史典故与现实生活的结合,展现了诗人深厚的文化底蕴和独立的人生观。
诗中提到的“齐人”指的是哪国的人?
A. 齐国
B. 楚国
C. 汉国
D. 唐国
“故老皆言家即寺”中“寺”可以理解为?
A. 居所
B. 寺庙
C. 学校
D. 宫殿
“痴儿误入海求仙”中的“痴儿”指的是?
A. 聪明的孩子
B. 愚笨的孩子
C. 年长者
D. 游子
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