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好书
即事三首

《即事三首》

时间: 2025-05-07 21:31:07

诗句

陌上鸣钲夜向晨,缀行花锦照城闉。

湔裙未免多游女,舍耒深忧有惰民。

史载孝娥今列祀,骚云帝子没为神。

腊傩固匪儒家法,居鲁安能异鲁人。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7 21:31:07

原文展示:

即事三首
作者: 刘克庄 〔宋代〕

陌上鸣钲夜向晨,
缀行花锦照城闉。
湔裙未免多游女,
舍耒深忧有惰民。

史载孝娥今列祀,
骚云帝子没为神。
腊傩固匪儒家法,
居鲁安能异鲁人。


白话文翻译:

全诗翻译:
夜幕降临,陌生的地方响起了锣鼓声,直至清晨。五彩斑斓的花朵装点着城墙。那些刚洗过裙子的游女,似乎难免要在这里流连;而那些抛弃农具的人,却深感忧虑,成为懒惰的百姓。
史书上记载的孝女如今被供奉为神明,骚体诗中的帝子早已化为神灵。腊月的傩舞并非儒家所规範,居住在鲁国的人,又怎能与鲁国人相异?


注释:

字词注释:

  • 鸣钲: 锣鼓的声音。
  • 缀行: 点缀、装饰。
  • 湔裙: 洗裙子,指游女在水边洗涤衣物。
  • 舍耒: 抛弃农具。
  • 惰民: 懒惰的百姓。
  • 孝娥: 指的是传说中的孝女,表现出孝道。
  • 帝子: 指的是古代传说中的神仙人物。
  • 腊傩: 腊月的傩舞,民间节庆活动。

典故解析:

  • 孝娥: 孝娥的故事见于《史记》,她因孝顺而被后人尊崇。
  • 骚云帝子: 取自汉乐府《古诗十九首》中帝子所指的人物,象征着逝去的神秘与尊严。
  • 鲁人: 指的是居住在鲁国的人,鲁国是儒家文化的发源地。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刘克庄(1187年-1269年),字景夔,号白云,晚号天池山人,南宋时期的著名诗人、词人及文学家。他的诗风以豪放、清新见长,常常表达对社会现实的关注与对传统文化的思考。

创作背景:
此诗作于南宋时期,正值社会动荡,诗人通过日常的观察与思考,反映了当时社会的风俗、民生以及文化传承的困境,表达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懒惰现象的忧虑。


诗歌鉴赏:

刘克庄的《即事三首》以简练的语言描绘了一个充满生机与忧虑的社会场景。首联“陌上鸣钲夜向晨”,通过锣鼓声的描写,营造出一种热闹的氛围,表现了夜间活动的繁忙与嘈杂。对比之下,随之而来的“湔裙未免多游女”,则隐含了对游女生活的关注与批判,传递出一种对社会风气的忧虑。

诗的后半部分则通过对孝道与神明的提及,揭示了传统文化中的伦理观念。诗人通过“史载孝娥今列祀”,表现对孝道的推崇,同时也反映了社会对精神文化的追求。接着,提到“腊傩固匪儒家法”,则暗示了民间习俗与儒家思想之间的对立,表现出诗人对传统文化传承与变革的深刻思考。

整首诗中,刘克庄利用对比与象征,展现了生活的多样性与复杂性,反映了他对社会现实的深刻洞察与批判,既有对传统美德的肯定,也有对当下人们懒惰状态的忧虑,体现出一种深邃的文化反思。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陌上鸣钲夜向晨”:在陌生的地方,锣鼓声响起,伴随着夜晚直至清晨,展现出热闹的夜生活。
  • “缀行花锦照城闉”:五彩的花朵装饰着城墙,描绘出城市的美丽与繁华。
  • “湔裙未免多游女”:洗过裙子的游女难免在此流连,隐含对女性活动的关注。
  • “舍耒深忧有惰民”:那些抛弃农具的人,深感忧虑,代表着社会中懒惰的现象。
  • “史载孝娥今列祀”:历史上记载的孝女如今被供奉,强调孝道的重要性。
  • “骚云帝子没为神”:古代的神话人物成为神灵,反映出文化传承的变化。
  • “腊傩固匪儒家法”:腊月的民间舞蹈并不受儒家规范,暗示文化的多样性。
  • “居鲁安能异鲁人”:生活在鲁国的人,怎能与鲁国人有异,表现出文化认同的复杂性。

修辞手法:

  • 对仗: 例如“湔裙未免多游女,舍耒深忧有惰民”,形成对比,增强语势。
  • 象征: “孝娥”和“帝子”分别象征孝道与文化神秘感,深化主题内涵。
  • 比喻: “腊傩固匪儒家法”,将民间习俗与儒家文化进行对照,突显冲突。

主题思想:
全诗反映了诗人对社会风俗的观察与思考,既有对传统美德的传承与尊重,也有对现状的批判与忧虑,体现出诗人对文化传承与社会变迁的关注。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鸣钲: 代表热闹的生活场景,象征着社会的繁华。
  • 花锦: 代表美好的事物,象征着生活的多彩。
  • 游女: 象征年轻女性的自由与迷惘,反映社会对女性的期待与约束。
  • 惰民: 代表社会中的懒惰现象,暗示着对劳动与道德的批判。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鸣钲”指的是什么?
    A. 鸟叫声
    B. 锣鼓声
    C. 风声
    D. 水声

  2. “舍耒深忧有惰民”中的“惰民”主要指什么样的人?
    A. 努力工作的人
    B. 懒惰的人
    C. 有才华的人
    D. 学者

  3. 诗人对“腊傩”舞的态度是:
    A. 积极赞扬
    B. 中立看待
    C. 负面批判
    D. 不予置评

答案:

  1. B
  2. B
  3.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丽人行》:同样描写生活中的女性角色与社会风俗。
  • 李白《夜泊牛津》:反映社会变迁与文化感受。

诗词对比:

  • 刘克庄 vs. 杜甫:刘克庄的诗多关注社会现实与民生,杜甫则在历史背景下更关注个人与社会的关系。
  • 刘克庄 vs. 白居易:白居易的诗常以平民视角出发,关注民生,刘克庄则在传统与现代之间探讨文化的传承。

解读:
刘克庄与杜甫的作品在风格上各有特点,但都体现出对社会的深刻关怀,反映了不同时代对道德与文化的思考。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选》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刘克庄诗文选》

这些书籍能帮助读者更深入地理解刘克庄及其时代的诗歌风格和文化背景。

相关搜索

词: 相关结果

诗文: 相关结果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琴调相思引 与张历阳追怀从禽之乐因赋 游灵壁兰皋园 游金陵雨花台 永城邂逅周元通再索诗赠别 易官後呈交旧 檥舟秦淮雨中寄侍其服之 檥舟姑熟溪 檥舟当利口待风累日怀寄城中朋游二首之一 檥舟当到港作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诈谲 陶诞 坡垒 日中为市 师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心安神定 皮字旁的字 閠字旁的字 黑字旁的字 彐字旁的字 誓不罢休 配率 真山真水 单人旁的字 触霉头 包含防的词语有哪些 晕晕忽忽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