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10 07:09:13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10 07:09:13
老子而今两鬓霜,未应痴绝泥禨祥。
不能木末搴朝露,未免篱边嗅晚香。
便合折来书卷畔,讵宜簪向宝钗傍。
漫山千树方芽甲,肯信人间有早芳。
现在我已年迈,白发苍苍,应该不再痴迷于名利。
不能像树木般在晨露中摇曳,难免在篱笆旁嗅到晚香。
我应该在书卷旁静静阅读,怎么能像少女一样把簪子插在发髻旁?
满山的树木刚刚发芽,怎么能相信人间会有早开的花?
“老子”常用以指代年长者或智者,诗中隐含对自己年纪的感慨与对人生哲理的思考。诗中提到的“篱边晚香”与“早芳”形成对照,暗示着时间的流逝与生命的短暂。
刘克庄(1187-1269),字子翚,号白云,南宋时期的著名诗人、词人和书法家。他生于动荡的年代,身世坎坷,曾任官职但也经历过多次的贬谪。他的诗风清新脱俗,常以自然景物抒发个人情感。
此诗写于刘克庄晚年,反映了他对人生的思考与感悟。面对时光的流逝和个人的老去,诗人尝试寻找内心的宁静与自我的价值,表达了对名利的淡泊态度。
这首诗通过对比与象征展现了诗人对于年华逝去的感慨,以及对生命意义的深刻思考。开头两句以“老子”和“霜”象征衰老,紧接着表达了对名利的无欲无求,显示出一种淡泊的生活态度。接着,诗人以自然景象为背景,描绘了早晨和晚香之间的对比,象征着人生的不同阶段。最后两句则引入书卷与自然的元素,强调了知识和内心平静的重要。整首诗在细腻的描写中流露出一种哲理的深度,展现了人对于时光流逝与生命价值的思考,令人深思。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时光流逝的感慨、对名利的淡泊态度,以及对内心世界与自然和谐共存的追求。
“老子而今两鬓霜”中“老子”指的是:
A. 老年人
B. 老子的思想
C. 老人的名号
“未应痴绝泥禨祥”中“泥禨祥”是指:
A. 名利
B. 自然之美
C. 家庭幸福
根据诗中的象征,诗人对名利的态度是:
A. 渴望追求
B. 轻视与淡泊
C. 迷失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