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8 18:29:15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8 18:29:15
次韵奉答君俞
作者: 韩维 〔宋代〕
闾里幽居几案前,
迹虽相异意同然。
禅书罢阅成端坐,
讼牒希投得晏眠。
情累已知超永劫,
身名那复计当年。
才疏政拙逢嘉岁,
敢窃天功自谓贤。
在幽静的邻里,我静坐在几案前,
虽然经历不同,但内心的意念是相同的。
读完禅书,我便端坐沉思,
偶尔翻阅诉讼文书,难得能安然入睡。
情感的累积,早已知道超越了永恒,
而我这身名地位,又怎能再与往年相较呢?
我的才华不足,政务拙劣,恰逢这个丰年,
我敢于窃取天命,自以为是贤良。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这首诗反映了作者对隐居生活的追求以及对自身能力的谦卑认识。诗中提到的“禅书”与“讼牒”对比,体现了平静与纷扰的生活状态,暗含了对内心宁静的渴望。
作者介绍
韩维,字景升,号晚晴,宋代诗人,生于南宋时期,生活在文人聚集的环境中。他的诗作常体现出对人生哲理的思考,以及对隐逸生活的向往。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作者隐居之际,深受当时社会动荡和个人经历的影响。诗中反映了他对人生的感悟和对世俗名利的淡漠。
《次韵奉答君俞》是一首富有哲理的诗作,展现了作者对人生的深刻思考与内心的宁静。在诗的开头,作者以“闾里幽居几案前”引入,描绘出一种清幽的隐居生活。开篇的“迹虽相异意同然”体现了人与人之间虽然经历不同,但内心的情感与追求是相似的,这种共鸣感让人感到温暖。
接下来的句子,作者提到“禅书罢阅成端坐”,显示出在读完禅书后,心境的宁静与思考的深邃。这里的“端坐”不仅是身体的状态,更是心灵的安定与沉淀。与之相对的“讼牒希投得晏眠”,则反映出世俗的纷扰,讼牒代表着社会的复杂与烦恼,作者在此对比中表达出对安宁生活的向往。
在后面的几句中,韩维逐渐深入到自我反思之中。他意识到“情累已知超永劫”,这句反映出他对生命的思考,情感的积累让他看透了生死的真谛。在“才疏政拙逢嘉岁”中,作者谦逊地承认自己的不足与政事的拙劣,表露出他对自身地位的自嘲。最后一句“敢窃天功自谓贤”则是对社会名利的深刻反思,表达了他不愿追逐世俗成就的心态。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与深邃的思考,展现了作者对人生意义的追问以及对宁静生活的渴望,形成了一种对世俗的超然态度。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本诗采用了对比和反讽的手法,通过“禅书”与“讼牒”的对比,展示了内心宁静与外界纷扰的冲突。诗中使用的比喻和象征,如“情累”和“晏眠”,则进一步深化了主题。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主题是对隐居生活的向往与对世俗名利的淡薄,展现了作者对人生的思考与自我反省,传达出一种超然的生活态度。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韩维的隐居生活主要表现在哪一句中?
A. 闾里幽居几案前
B. 身名那复计当年
C. 禅书罢阅成端坐
D. 才疏政拙逢嘉岁
“情累已知超永劫”这句话表达了什么样的情感?
A. 对生命的绝望
B. 对人生的深刻思考
C. 对世俗的追求
D. 对隐逸生活的向往
诗中提到的“讼牒”指的是什么?
A. 书籍
B. 诉讼文书
C. 诗词
D. 电影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推荐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