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好书
次韵答樊山四首 其二

《次韵答樊山四首 其二》

时间: 2025-05-04 00:47:21

诗句

功名多跋涉,贫贱得安閒。

坐石听流水,开楼见远山。

报衙蜂澒洞,悦景鸟绵蛮。

更爱斜阳外,游云作阵还。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4 00:47:21

原文展示:

功名多跋涉,贫贱得安閒。
坐石听流水,开楼见远山。
报衙蜂澒洞,悦景鸟绵蛮。
更爱斜阳外,游云作阵还。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对功名的追求和对闲适生活的向往。诗人感慨,追求功名需经历许多艰辛,而贫困的生活却能带来安逸的心境。我坐在石头上倾听流水声,从楼上看远处的山峦。听到报晓的蜜蜂在洞里嗡嗡作响,看到景色如画的鸟儿在山间飞舞。我更喜欢的是在斜阳下的景色,游云像阵阵部队一样飘来飘去。

注释:

  • 功名:指的是功绩与名声,追求功名需要经历许多艰辛的奋斗。
  • 跋涉:形容艰难跋涉,经历很多的艰辛。
  • 安閒:安静闲适的生活状态。
  • 坐石:坐在石头上,表示一种悠闲的状态。
  • 流水:象征时间的流逝和生活的宁静。
  • 开楼:打开窗户或楼阁,俯瞰远方的景色。
  • 报衙:指的是早晨的鸣叫,像是报晓的声音。
  • 悦景:愉悦的景象。
  • 斜阳:夕阳西下,表现一种恬淡的情绪。
  • 游云:飘动的云朵,象征自由与变化。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王冕(1287年-1359年),元代诗人,字师道,号梅溪,浙江省人。王冕以其高洁的品格和卓越的才华而闻名,作品多描绘自然景色,融入了个人情感和社会现实,具有浓厚的抒情性。

创作背景:

这首诗写于王冕晚年,他对功名利禄的看法已趋于淡泊,更多地向往自然与内心的宁静。社会动荡的元末时期,王冕选择隐居,表现出对功名的无奈与对平淡生活的珍视。

诗歌鉴赏:

王冕的《次韵答樊山四首》第二首,以清新自然的意象和恬淡的情感,深刻地表达了对世俗功名的反思与对生活宁静的向往。诗的开头,“功名多跋涉,贫贱得安閒”,直接对比了追寻功名的艰难与贫贱生活的安逸,显示出诗人对功名的冷漠和对安静生活的追求。接着,诗人描绘坐在石头上倾听流水声的场景,这种宁静的状态让人感受到一种悠闲与自在,仿佛时间在此刻凝固。再往下,诗人提到“报衙蜂澒洞”,用自然中的细微之处,表现出生活的乐趣和对自然的亲近;而“悦景鸟绵蛮”则勾勒出一幅生动的自然画面,使人感受到自由与和谐。

最后一句“更爱斜阳外,游云作阵还”,将画面推向了黄昏,夕阳的余晖洒在大地上,游云随风飘动,给人一种自然流转、人生如梦的哲理思考。这种对自然的热爱与对闲适生活的向往,展示了王冕高洁的情操和独特的艺术风格,使读者在欣赏的同时,感受到强烈的共鸣。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功名多跋涉:追求功名需要经历许多艰难的旅程。
  2. 贫贱得安閒:而贫贱的生活反而能让人心境安宁、自在。
  3. 坐石听流水:我坐在石头上,静静地听着流水的声音。
  4. 开楼见远山:打开窗户,可以看到远方的山峦。
  5. 报衙蜂澒洞:早晨的蜜蜂在洞里嗡嗡作响,仿佛是在报晓。
  6. 悦景鸟绵蛮:愉悦的景象中,鸟儿在山间飞舞,显得生机勃勃。
  7. 更爱斜阳外:我更喜欢在夕阳西下的景色中。
  8. 游云作阵还:飘动的云朵像阵列一样,给人一种自由流动的感觉。

修辞手法:

  • 对比:开头两句通过对比功名与贫贱,突显诗人的思想。
  • 意象:流水、远山、蜜蜂、鸟儿等自然意象,营造出宁静的氛围。
  • 拟人:“游云作阵”,赋予云朵以人的特征,增添了生动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主题是在于反思功名的追求与内心的宁静,表达了对自然的热爱和对平淡生活的向往。通过丰富的自然意象,诗人传达出一种洒脱的生活态度,强调了内心的安宁与自由。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流水:象征时间的流逝和生活的宁静。
  • 远山:代表自然的广阔与生命的理想。
  • 斜阳:夕阳的意象,象征人生的黄昏与沉思。
  • 游云:象征自由与变化,表现了一种超脱的心境。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的“功名多跋涉”主要表达了什么?

    • A. 追求功名的艰辛
    • B. 生活的安逸
    • C. 自然的美好
  2. “坐石听流水”中的“坐石”表达了什么状态?

    • A. 忙碌
    • B. 悠闲
    • C. 忧愁
  3. 诗人更喜欢哪种生活状态?

    • A. 有钱有势
    • B. 贫贱安闲
    • C. 追名逐利

答案:

  1. A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陶渊明《归园田居》
  • 李白《庐山谣》

诗词对比:

王冕与陶渊明的诗歌都表现出对自然的热爱与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但王冕的语言更加细腻,意象更为丰富,而陶渊明则更直接地表达对田园生活的向往。两者在风格上各具特色,反映出不同历史背景下的思想情感。

相关搜索

词: 相关结果

诗文: 相关结果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夏夜台州城中作 次韵和石末公无题之作 怨诗 次韵和石末公中秋玩月 蜀国弦(七首) 蛮中歌 其二 夜坐 忆旧游  闻砧 忆秦娥  次石末公韵 题陆放翁湖上诗后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包含闱的词语有哪些 短斤缺两 豕字旁的字 通身是胆 臼字旁的字 門字旁的字 飘藩坠溷 水浅者大鱼不游 穷陬僻壤 摧开头的成语 己字旁的字 拓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立刀旁的字 背礼 寸利必得 包含珠的词语有哪些 谣谚 木天 移葬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