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好书
子夜歌十二首 其五

《子夜歌十二首 其五》

时间: 2025-05-05 09:45:16

诗句

欢游横塘岸,侬望长安道。

昔为同心花,今成断肠草。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5 09:45:16

原文展示:

欢游横塘岸,侬望长安道。
昔为同心花,今成断肠草。

白话文翻译:

在横塘的岸边欢快游玩,我望向长安的道路。
曾经是同心相依的花,如今却变成了令人断肠的草。

注释:

  • 欢游:欢快地游玩。
  • 横塘:横塘是一个地名,可能指的是横塘水乡。
  • :我,方言用法。
  • 长安道:指通往长安的路,长安是古代中国的都城,有着历史和情感的象征。
  • 同心花:比喻曾经心心相印的情感。
  • 断肠草:用以形容伤心欲绝的心情,草的凋零象征着情感的破裂。

典故解析:

“长安”作为一个地名,代表着繁华与希望,而“断肠草”是形容极度伤痛的情感,常用在表达离别与失落的情境中,反映了作者的情感纠葛。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于慎行(生卒年不详),明代诗人,以其清丽的诗风和多情的作品著称。他的诗多关注人情世故,常常以细腻的笔触表现内心的感受。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明代,正值社会动荡与人心浮动之际,诗人以个人情感为切入点,反映了对美好时光的怀念与对人生无常的感慨。

诗歌鉴赏:

此诗通过简单的四句,浓缩了深厚的情感,表达了对往昔美好时光的怀念与对如今失落情感的无奈。开头的“欢游”与“望长安”形成鲜明对比,前者代表了欢乐与美好,后者则象征着遥远与失落,营造出一种强烈的对比感。诗中“昔为同心花”与“今成断肠草”中的转折,展示了情感从甜蜜到苦涩的变化,令人感叹不已。全诗语言简练却意蕴深远,展现了作者高超的艺术技巧与深邃的情感世界。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欢游横塘岸:描绘了一个轻松愉快的游玩场景,透出一丝活泼的气息。
  2. 侬望长安道:表达了诗人对长安的向往,暗示着某种距离感与遥不可及的情感。
  3. 昔为同心花:回忆起曾经的美好,象征着情感的亲密与和谐。
  4. 今成断肠草:感叹时光的流逝与情感的破裂,极具悲剧色彩。

修辞手法:

  • 对比:诗中“欢游”与“望长安”的对比,突显了情感的转变。
  • 比喻:将“同心花”与“断肠草”作比,生动形象地表达了心境的变化。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美好记忆的追忆与对现实的感慨,展现了人们在生活中不可避免的失落与思念,反映了诗人对人生无常的深刻理解。

意象分析:

  • 横塘:象征着美好的回忆。
  • 长安:象征着理想与追求,承载着对未来的期待。
  • 同心花:象征着曾经的甜蜜爱情。
  • 断肠草:象征着失去与痛苦的心情。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长安”象征什么? A. 繁华与希望
    B. 失落与绝望
    C. 自由与快乐
    D. 战争与痛苦

  2. “昔为同心花”中的“同心”指的是什么? A. 朋友
    B. 爱情
    C. 家庭
    D. 事业

  3. 诗中表达的情感基调是? A. 快乐
    B. 悲伤
    C. 愤怒
    D. 平静

答案:

  1. A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离骚》——屈原
  • 《红楼梦》中的诗词

诗词对比:

与李白的《静夜思》相比,两首诗都表现出对往日情景的怀念,但是于慎行的作品更强调了情感的转折与失落,而李白则侧重于孤独与思乡的情感。

参考资料:

  • 《明代诗人研究》
  • 《古诗词鉴赏手册》
  • 《中国古代文学史》

相关查询

观郊礼 送孔恂入洛 隐者 宿寿安甘棠馆 漾陂晚望 登河中鹳雀楼 隐者·松间开一径 秋日怀储嗣宗 白马津阻雨 涂中寄薛中裕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谷字旁的字 悲泣 顿首再拜 老瞒 户字头的字 幾字旁的字 碌碌庸流 轨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古小说钩沈 化结尾的成语 包含筲的词语有哪些 鬲字旁的字 包含庳的词语有哪些 交臂失之 还其本来面目 身字旁的字 衔恨蒙枉 远在千里,近在目前 慑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蚁迭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