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20:27:17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20:27:17
王道无偏党,此语闻诸经。
高贤如大海,亦以众流成。
文饶叹维州,刀锯人所更。
相如后私怨,此语惊秦庭。
小人虑事疏,妄意盐车鸣。
安得如江酒,洗我尘垢情。
这首诗表达了对政治道德和个人情怀的思考。诗人认为,王道不应偏向某一党派,这种思想是从古经中得来的。高尚的贤人如同大海,虽然各自流派不同,但终究汇聚成一体。诗人感叹维州的文人之多,反倒让人感到困扰,正如刀锯一般不断被人所更替。相如虽才华出众,但因私怨而惊动了秦庭。小人思虑粗疏,妄自猜测盐车的鸣响。最后,诗人希望能像江边的美酒,洗净自己内心的尘垢与纷扰。
晁补之(约1055-1125),字允和,号山人,宋代著名的诗人和文学家。他以诗歌、散文见长,尤其擅长五言绝句和七言律诗。晁补之的诗风清新自然,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思想深度。
此诗作于晁补之对陶渊明的追慕之情之下,陶渊明以其隐逸生活和高洁品德,成为许多后继文人的楷模。诗中表达了对当时社会政治的思考,以及对个人情感的抒发,体现了诗人对理想政治的追求和对人情世态的深刻洞察。
这首诗在形式上采取了五言绝句,运用简练的语言和深邃的意象,表达了诗人对政治的看法和个人情感的抒发。开篇即以“王道无偏党”引入,表明诗人对当时政治局势的关注,强调了应以公正的态度对待政治,而不是偏向某一方。这种哲理性的思考使得整首诗具有了更深层的思辨意义。
接下来,诗人以“高贤如大海,亦以众流成”来象征众多贤士的汇聚,强调了团结的重要性。这样的意象不仅彰显了诗人对贤士的敬重,同时也隐含了对社会分裂的忧虑。诗人对文人的“刀锯”之喻生动形象,传达了对文人繁多却难以成器的无奈感。
而后,借用相如与秦庭的典故,表达了因个人恩怨而影响政治的无奈。诗中提到的小人,似乎是对社会上那些言论不负责任的人的批判,表现出诗人对人性的思考。
最后,以“安得如江酒,洗我尘垢情”结束,展现了诗人对清净生活的向往,表明了他希望借酒洗净心中烦恼的愿望,整首诗在严肃的政治思考与个人情感的交织中,展现出一种复杂而深邃的美感。
整首诗围绕王道与个人情感展开,通过对政治局势的反思与对自身情感的抒发,表现了诗人对理想社会的追求与对现实的无奈,最终寄托于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与陶渊明的《饮酒》相比,晁补之在这首诗中更侧重于政治的思考与个人情感的交织,而陶渊明则主要强调隐逸生活的清净与自然。两者在主题上虽有所不同,但都表达了对理想生活的追求。